皮膚受到陽光照射很長時間,在暴露的部分,頸,手背等處發生皮疹,皮膚受傷程度分為一級和二級。
一度曬傷最明顯的癥狀是局部皮膚經出現紅斑,邊界清楚,24~36小時高峰。
二度曬傷癥狀是小部分紅腫,水皰甚至大皰也會產生,皰壁緊張,皰液為淡黃色,感覺灼痛或刺癢感,糜爛面是水泡裂開的樣子,不久干燥結痂,遺留色素會沉淀消退。
日曬后第二天病情到達高峰,可伴有發熱,頭痛,心悸,乏力,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一周后可恢復。
曬傷對皮膚和身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對紫外線敏感的人群就應特別注意避免出現曬傷的情況。在夏季出門的時候也應該做好防曬措施,給裸露在外的皮膚涂上有效的防曬霜,也盡量穿長袖出門,這樣能減少皮膚曬傷的可能。
暴露區開始呈一過性網狀紅斑,反復暴露則紅斑明顯,熱激紅斑的表現呈淡紅、暗紅或紫紅色,邊界不清,并出現毛細血管擴張和網狀色素沉著,偶可發生水皰、輕度皮膚萎縮和角化過度等。好發于小腿伸側、胸上部、背下部和腹部。病因去除后,皮損可能緩慢消退。
1、凍瘡大多為紅斑
凍瘡一般會引起肌膚出現局限性的紅斑現象,它是一種炎癥性的皮膚損傷。紅斑出現的范圍不會太大,界限不是很清楚。凍瘡的邊緣部位會呈現鮮紅色,中央為青紫色,長有凍瘡部位的肌膚緊致光亮,用手觸摸,會有明顯冰涼的感覺,或者用手指稍用力按壓一下凍瘡,按壓的部位周圍會褪去血色變成蒼白色,松開按壓的手指,凍瘡又恢復紅斑現象。
2、局部的腫脹現象
凍瘡的出現一般會伴有腫塊的出現,這種腫塊在凍瘡較為輕微時不會很明顯,在嚴重的情況下,凍瘡部位的腫脹會更加顯著。特別是在受熱之后,腫脹現象會加劇,而且還會帶來程度較大的瘙癢感。腫脹現象的發生,也可能會引發水皰,皰液一般為淡黃色血性漿液,在水皰弄破之后,肌膚會發生形成糜爛或者潰瘍,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疼痛感。
3、凍瘡多出現在肢端或者身體暴露的部位
凍瘡是身體某部位由于長期受到寒冷的刺激,造成對肌膚的一種損傷,所以身體暴露的部位很容易長出凍瘡,如:臉部、耳根、手背等等,由于四肢末端的血液運輸不是很流暢,有些人的四肢遠端也容易長出凍瘡,如:手指、足緣、足跟等部位。
痱子這種疾病,本身屬于潮濕悶熱空氣接觸正常皮膚之后形成濕熱郁積,在皮膚表面生成一些紅色的孤立性,或者是散在性紅色丘疹,伴隨著明顯的瘙癢。
該種疾病一般在治療方面,建議選擇使用一些爐甘石洗劑,或者是氧化鋅乳膏,收斂干燥之后,可以很快讓癥狀消退掉,建議平時可以選擇開窗通風,保證屋子里面涼爽干燥,防止該種疾病再一次發作。
冬季氣候寒冷干燥,手足的皮脂腺分泌少,油脂分泌就更少了。如果手暴露在外,水分又易散發,皮膚就會失去彈性而變得粗糙,時間一長,就發生皸裂。手足皸裂多發于手指尖、手掌、指趾關節面、足跟、足跖外側。依裂隙深淺程度分為三度:一度僅達表皮,無出血、疼痛等癥狀;二度深入真皮淺層而有輕度疼痛,不引起出血;三度深入真皮、皮下組織,常引起出血及疼痛。
雞眼系足部皮膚局部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俗稱“肉刺”。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以發病。潛伏期因放射線的劑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8~20天??煞殖扇龋?/p>
(1)Ⅰ度 初為鮮紅,以后呈暗紅色斑,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后出現脫屑及色素沉著。
(2)Ⅱ度 顯著急性炎癥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有光澤,有水皰形成,皰破后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經1~3月痊愈,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
(3)Ⅲ度 紅斑水腫后迅速組織壞死,以后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膚及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很難愈合,愈后形成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大血管閉塞,肢體發生干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癌變。
?、?、Ⅲ度可伴全身癥狀,如頭痛、頭暈、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血及白細胞計數減少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為長期、反復小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自數月至數十年。炎癥表現不顯著。由于放射線破壞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發層細胞而致皮膚干燥、粗糙、皸裂,毛發脫落,甲色暗晦,出現縱嵴、色素沉著及增厚,甚至脫落。甲皺微循環改變,可見管襻異常及毛細血管血液粘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