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穴位百科/頸部穴位
俞府穴

  俞府穴名解

  俞府。俞,輸也。府,體內臟腑也。該穴名意指腎經氣血由此回歸體內。本穴是腎經體內經脈與體表經脈在人體上部的交會點,或中穴傳來的濕熱水氣在本穴散熱冷凝歸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腎經的體內經脈,氣血的流注方向是體內臟腑,故名。腧中者,其意與俞府同,中指內部。

  俞府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該穴位于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查看詳情

  按摩俞府穴位的作用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

  功效:回收體表液體。

  俞府穴穴位配伍

  配天突穴、肺俞穴、魚際穴治咳嗽、咽痛;

  配足三里穴、合谷穴治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

查看詳情

俞府穴的準確位置與作用

璇璣穴

  璇璣穴名解

  璇璣,魁星名,為北斗七星的北斗二,此指任脈的水濕在此吸熱后僅有小部分循任脈蒸升,蒸升之氣如天空星點般細校。

  璇璣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仰臥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下1寸。

  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主要布有鎖骨上內側神經和胸廓內動、靜脈的穿支。

查看詳情

  按摩璇璣穴位的作用

  主治:喉痹咽腫,咳嗽,氣喘,胸脅之滿;胃中有積。扁桃體炎,喉炎,氣管炎,胸膜炎,胃痙攣。

  功效:寬胸利肺、止咳平喘。

  璇璣穴穴位配伍

  配鳩尾穴緩解治療喉痹咽腫。

查看詳情

陶道穴

  陶道穴名解

 ?。?)陶道。陶,金玉之屬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肺金之性的溫熱之氣。道,通行的道路也。該穴名意指督脈陽氣散熱后在此化為溫熱之氣。本穴物質為身柱穴傳來的強勁陽氣,至本穴后,雖散熱化為溫熱之性,但仍循督脈道路向上而行,故名。

 ?。?)督脈足太陽之會。本穴物質不光為督脈身柱穴傳來的強勁陽氣,亦有膀胱經外散而至的寒濕之氣,故為督脈膀胱經之會。

  陶道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位于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一肋間動脈后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一胸神經后支內側支。

查看詳情

  按摩陶道穴位的作用

  主治:頭痛項強,惡寒發熱,咳嗽,氣喘,骨蒸潮熱,胸痛,脊背酸痛,瘧疾,癲狂,角弓反張。

  功效:補益肺氣。

  操作:斜刺0.5~1寸;可灸。

  陶道穴穴位配伍

  配豐隆穴、水溝穴、神門穴、心俞穴治癲狂癇;

  配大椎穴、間使穴、后溪穴治瘧疾;

  配合谷穴、曲池穴、風池穴治外感??;

  配腎俞穴、腰陽關穴、委中穴治胸背痛。

查看詳情

定喘穴

  定喘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俯臥位或正坐低頭,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開0.5寸處。

  解剖:在斜方肌、菱形肌、頭夾肌、最長肌中;淺層主要布有第8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有頸橫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及第8頸神經,第1胸神經后支的肌支。

查看詳情

  按摩定喘穴位的作用

  主治:①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②落枕,肩背痛。

  功效: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操作:直刺0.5~1寸。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

頸百勞穴

  頸百勞穴名解

  “百”指數量多。“勞”這里指勞動的意思,位于頸后方大椎穴直上2寸,旁開1寸,是頸部最易勞累的部位。故名頸百勞。

  頸百勞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患者正坐位頭稍前傾或俯臥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開1寸處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上后鋸肌、頭頸夾肌和頭半棘肌。分布有第四、五頸神經后支,斜方肌由副神經支配,頭頸夾肌由頸神經后支外側支支配。血管主要來自枕動、靜脈和椎動、靜脈。

查看詳情

  按摩頸百勞穴位的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肺結核;頸項強痛,角弓反張。

  功效:滋補肺陰,舒筋活絡。

  操作:直刺或向內斜刺0.5-1寸;可灸。

查看詳情

  頸百勞穴穴位配伍

  頸百勞穴配肺俞穴、足三里穴緩解治療咳嗽。

查看詳情

天窗穴

  天窗穴名解

  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風透氣之通孔也。該穴名意指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本穴物質來自二個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熱氣由本穴上行頭面天部,二是循頸項上行的炎熱之氣由里部外傳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強調由里部外傳本穴表部的這部分氣血,本穴的散熱作用如同打開了天窗一般,故名。窗籠、窗簧、天籠名意與天窗同,籠、簧為開闔的機關,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開閉的特征。

  2)窗聾穴。窗,窗戶,開闔的機關也。聾,耳之閉塞不通也。窗聾名意指本穴無地部孔隙與內部相通。本穴為頸項內熱的外散之處,之所以頸項的內熱會由本穴外散,它非為有地部孔隙與內部相通,而是本穴位處頸項局部重力場的高地勢,與內部的高溫氣血位置最為接近,因此頸項內部的高溫熱氣會由本穴外滲而出,故名窗聾。

  天窗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該穴位于人體的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后緣,扶突穴后,與喉結相平。

  解剖:在斜方肌前緣,肩胛提肌后緣,深層為頭夾??;有耳后動、靜脈及枕動、靜脈分支;布有頸皮神經,正當耳大神經叢的發出部及枕小神經。

查看詳情

  按摩天窗穴位的作用

  主治: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暴喑以及頸椎病。

  功效:疏散內熱。

  操作:直刺0.5~1寸。

查看詳情

  天窗穴穴位配伍

  配列缺穴治頸項強痛

查看詳情

天牖穴

  天牖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后緣。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后緣;有枕動脈的肌支,耳后動、靜脈及頸后淺靜脈;布有枕小神經本干,深層為副神經,頸神經。

查看詳情

  按摩天牖穴位的作用

  主治:頭暈,頭痛,面腫,目昏,暴聾,項強。

  功效:痛經活絡、清頭明目

  操作:直刺0.5-1寸,艾條灸5-10分鐘,天牖穴艾炷灸3-5壯。

查看詳情

  天牖穴穴位配伍

  配外關、率谷、治偏頭痛、耳鳴、耳聾、腮腺炎。

查看詳情

天鼎穴

  天鼎穴名解

  天鼎:天,高部;鼎,中國古代煮焚用具,其形特征有三足。此穴位于頸部胸鎖乳突肌之胸骨頭與鎖骨頭分歧之下方。胸鎖乳突肌特征為一肌三頭(一頭附著于乳突骨,其它二頭,分別附著胸、鎖二骨)似三足鼎立,故名。

  天鼎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在頸側面,扶突穴直下1寸,當胸鎖乳突肌后緣處。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下部后緣,淺層為頸闊肌,深層為中斜角肌起點;有頸升動脈;布有副神經、頸橫神經、耳大神經、枕小神經,深層為膈神經的起點。

查看詳情

  按摩天鼎穴位的作用

  主治:咽喉腫痛,不得息,暴喑,氣哽,喉中痰鳴,食飲不下,癭氣,瘰疬等。凡咽下困難者,均可取用。

  功效:理氣化痰、清咽利膈。

  操作: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查看詳情

  天鼎穴穴位配伍

  暴喑:天鼎、合谷、間使(《增訂中國針灸治療學》)

  喉痹哽噎,咽腫不得消,食飲不下:天鼎、氣舍、膈俞(《備急千金要方》)

  癭氣:天鼎、臑會、合谷、足三里、天突、天容(《針灸學講義》)

查看詳情

扶突穴

  扶突穴名解

 ?。?)扶突。扶,幫助、扶持也。突,沖也。該穴名意指大腸經經氣在外熱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質為天鼎穴蒸發上行的水濕之氣,性滯重,至本穴后無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熱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濕之氣為頭面天部的水濕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

  扶突穴準確位置

  定位:扶突穴位于人體的頸外側部,在喉結旁開3寸,當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間頸闊肌中,深層為肩胛提肌起始點;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布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經。

查看詳情

  按摩扶突穴位的作用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瘰疬,癭氣。

  功效:清咽消腫,理氣降逆。

  操作: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溫和灸5~10分鐘。

查看詳情

  扶突穴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癭氣。

查看詳情

水突穴

  水突穴名解

  1、水突。水,指穴內的物質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受心火上炎之熱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人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位處頸部,受心火上炎之熱經水大量氣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熱時的翻滾上突之狀,故名。

  2、水門。水,指穴內物質為水。門,出入之處,開闔的機關也。水門名意指本穴為經水出入的門戶。本穴物質為人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位處頸部,是心火上炎于頭面的路徑之處,而本穴循經傳輸的地部經水多少則與上炎的心火有關,火強則水弱,火弱則水強,本穴成了胃經經水出與不出的門戶,故名水門。

  3、水天。水,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天,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經氣。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質既有天部之氣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質為人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受心火上炎之熱,經水部分氣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

  4、天門。名意與水門近同,水門名意強調胃經向下傳輸的地部經水,天門名意強調胃經向上傳輸的天部經氣。

  水突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水突穴位于人體的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穴與氣舍穴連線的中點。

  解剖:有頸闊肌,在甲狀軟骨外側,胸鎖乳突肌與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點;外側為頸總動脈;布有頸皮神經,深層為交感神經發出的心上神經及交感干。

  水突穴功能特性

  穴義:胃經經水在此大量氣化上行天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由經水氣化的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地部經水循胃經下行氣舍穴,氣化之氣則上行頭面天部。

  功能作用:冷卻循頸項上炎的火熱之氣并為天部提供水濕陽氣。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按摩水突穴的作用

  主治:咽喉腫痛,咳嗽,氣喘。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水突穴穴位配伍

  配天突穴治咳嗽、氣喘。

查看詳情

天容穴

  天容穴名解

  天,天部也。容,容納、包容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本穴云集匯合。本穴物質為天窗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后,濕熱之氣散熱冷卻化為天部的云狀氣態物并聚集于穴內,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

  天容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下頜角后,胸鎖乳突肌前緣。

  解剖:在下頜角后方,胸鎖乳突肌停止部前緣,二腹肌后腹的下緣;前方有頸外淺靜脈、頸內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的前支,面神經的頸支、副神經,其深層為交感神經于的頸上神經節。

查看詳情

  天容穴的功能特性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云集匯合。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云氣。

  〖運行規律〗循小腸經散熱冷降交于顴髎穴。

  〖功能作用〗傳遞水濕。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灸,熱則瀉之。

  按摩天容穴的作用

  主治: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

  操作:直刺0.5~1寸。

查看詳情

  天容穴穴位配伍

  配列缺,治頸項強痛;

  配少商,治咽喉腫痛。

查看詳情

廉泉穴

  廉泉穴名解

  1)廉泉。廉,廉潔、收廉之意。泉,水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冷縮而降。本穴物質為天突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后散熱冷縮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濕的收廉之處,故名。

  2)本池。本,根本也。池,儲液之器也。本池名意指本穴為任脈水濕的收聚之地。理同廉泉名解。

  3)舌本。舌,至柔之物也。本根本也。知本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水濕為任脈氣血的來源根本。本穴位處頭面的天部,而任脈氣血為至柔之性,其所能上行頭面的天部,是在外界之熱的作用下方能至此,如無外界之熱助則任脈氣血就無法構成內外無端的循環,因此,任脈氣血能上至頭面任脈就有接續之源,故本穴名為舌本。結本名意與舌本同。

  4)陰維任脈之會。任脈氣血在此位處天之下部,天之上部的氣血為空虛之狀,陰維脈的氣血隨之而入,故本穴為陰維任脈之會。

  廉泉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解剖:在甲狀軟骨和舌骨之間,深部為會厭,下方為喉門,有甲狀舌骨肌、舌??;有頸前淺靜脈,甲狀腺上動、靜脈;布有頸皮神經,深層有舌下神經分支。

查看詳情

  廉泉穴的功能特性

  【別名】本池穴,舌本穴,結本穴。

  【穴義】任脈氣血在此冷縮而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進一步冷降后下行承漿穴。

  【功能作用】收引陰液。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廉泉穴的作用

  主治:舌下腫痛,舌根急縮,舌縱涎出,舌強,中風失語,舌干口燥,口舌生瘡,暴喑,喉痹,聾啞,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操作:直刺0.5-0.8寸,不留針;可灸。

查看詳情

  廉泉穴穴位配伍

  配金津穴、玉液穴、天突穴、少商穴治舌強不語、舌下腫痛、舌緩流涎、暴喑。

查看詳情

缺盆穴

  缺盆穴名解

  缺盆穴。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缺盆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潰缺破散并輸布人體各部。本穴物質為氣舍穴外溢而來的地部經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氣,至本穴后,地部經水滿溢外散輸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狀,故名缺盆穴。

  缺盆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足陽明胃經穴,缺盆穴位于人體的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在鎖骨上窩之中點,有頸闊肌,肩胛舌骨??;上方有頸橫動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支,深層正當肩叢的鎖骨上部。

查看詳情

  缺盆穴功能特性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運行規律:由本穴分流胸之各部。

  功能作用:向胸部提供胃經的水濕精微。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缺盆穴的作用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缺盆穴中痛,瘰疬。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查看詳情

  缺盆穴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咳嗽。

查看詳情

人迎穴

  人迎穴名解

 ?。?)人迎。人,民眾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經氣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體部位傳輸。本穴物質為地倉穴分流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傳輸部位是頭部以下的胸腹手足。與大迎穴傳送上頭的氣血相比,頭部為君,其所受氣血為大、為遵,胸腹手足部則為民,氣血物質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為人迎。

 ?。?)天五會、五會。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會,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由胃所受的五谷雜糧精微物質所化,穴內氣血包含人體五臟六腑等各個部位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故名。

  人迎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位于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解剖:有頸闊肌,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接觸部;有甲狀腺上動脈;當頸內、外動脈分歧處,有頸前淺靜脈,外為頸內靜脈;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深層頸動脈球,最深層為交感神經干,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

查看詳情

  人迎穴的功能特性

  〖別名〗天五會穴,五會穴。

  〖穴義〗胃經氣血由此輸供頭以下的身體各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運行規律〗經水循胃經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接收胃經氣血并分流胸腹。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按摩人迎穴的作用

  主治:咽喉腫痛,氣喘,瘰疬,癭氣,高血壓。

  操作: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3~0.8寸。

查看詳情

  人迎穴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查看詳情

天突穴

  天突穴名解

  天指上言,突指結喉突起。穴在結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針此能通利肺氣,使之爽利通暢,因名天突。

  天突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解剖: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布有皮下頸靜脈弓,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深層為氣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為無名靜脈及主動脈弓;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查看詳情

  按摩天突穴的作用

  功效: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

  主治: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癭瘤、梅核氣。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將針尖向下,緊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咽喉炎、甲狀腺腫大、食道炎、癔病等。

查看詳情

  天突穴穴位配伍

  配定喘、膻中、豐隆,宣肺降氣化痰,治哮喘;

  配內關、中脘,理氣降逆和胃,治呃逆;

  配涌泉、內關,降氣通絡,治失語。

  天突穴的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咳上氣,喘,暴喑不能言”,“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鳴”。

  2. 《太平圣惠方》:“在結喉下一尺陷者宛宛中。”

查看詳情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絡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閩公網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08-2022 99健康網(www.americasautocenters.com)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亚洲另类春色偷拍@加勒比中文字幕无�?@Japanese无码@�?9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