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入膀胱、腎經。
入藥部位:傘形科植物羌活的干燥根。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莖粗壯,伸長呈竹節狀。根頸部有枯萎葉鞘。莖直立,圓柱形,中空,有縱直細條紋,帶紫色。其性溫,解表散寒、祛寒濕,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無汗、寒濕痹、上肢風濕疼痛。 生長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緣及灌叢內;分布于中國的陜西、四川、甘肅、青海、西藏。
用法:煎湯,3-10g;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主治:風寒感冒,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作用:1、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于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痹湯。
該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虧血虛者慎用;陰虛頭痛者慎用;血虛痹痛忌服。
?、僦胃忻鞍l熱,扁桃體炎:羌活四至五錢,板藍根、蒲公英各一兩。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
?、谥翁杺疅o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醫級》羌活湯)
?、劢庋琅R寒: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苤翁柦涱^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紅豆二個。為末,鼻內搐之。(《玉機微義》)
?、葜慰秃改X,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拗物L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術,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羌附湯)
?、咧渭绫惩床豢苫仡?,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內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1、《唐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本草綱目》:“羌后、獨活,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但氣有剛劣不同爾。”[1]
3、《雷公炮制藥性解》:“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里。”
4、《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胖風,治風濕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亦。”
5、《本經逢原》:“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窮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汗散表,透關利節,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于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熱傷風吃什么藥
別名:細石、細理石、軟石膏、寒水石、白虎。
性味:味甘、辛,性大寒。
歸經:歸肺、胃經。
入藥部位: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
形態特征:本品為纖維狀集合體。呈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塊狀。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條痕白色;有的半透明。上下兩面較平坦,無紋理及光澤;縱面通常呈縱向纖維狀紋理,具絹絲樣光澤。體重,質軟,指甲可刻劃成痕。氣微,味淡。以塊大、色白、縱面纖維狀、有光澤、質松、無雜貨石者為佳。
用法: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多煅過用,研末撒;或調敷。
炮制:取凈石膏塊或粗粉,置無煙爐火或適宜的耐火容器中,或武火加熱,煅燒至紅透,酥脆時取出,涼后碾細。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斂瘡生肌,收濕,止血。
主治: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作用:①《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凇秳e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邸侗静菰傩隆罚褐晤^痛發熱,目昏長翳,牙痛,殺蟲,利小便。
?、堋度杖A子本草》: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
?、荨端幮哉摗罚褐蝹^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干焦。和蔥煎茶去頭痛。
?、蕖墩渲槟摇罚褐龟柮黝^痛,止消渴,中暑,潮熱。
?、摺侗静菅芰x補遺》: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唷侗静菝审堋罚何鸽渫瓷?,吞服。
?、帷堕L沙藥解》:清心肺,治煩躁,泄郁熱,止燥渴,治熱狂,火嗽,收熱汗,消熱痰,住鼻衄,調口瘡,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癰,解火灼,療金瘡。
?、狻队盟幮姆ā罚何附洿蠛?,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凡陽虛寒證,脾胃虛弱及血虛、陰虛發熱者慎用。
?、佟侗静萁浖ⅰ罚弘u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凇端幮哉摗罚簮喊投?。畏鐵。
?、邸夺t學啟源》:《主治秘訣》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僦稳柡喜?,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遣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熱,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白虎湯)
?、谥螠夭〕醯?,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生石膏二兩(軋細),生粳米二兩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爛熱,約可得清汁兩大碗,乘熱盡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若陽明腑熱巳實,不必乘熱頓飲之,徐徐溫飲下,以消其熱可也。(《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粳米湯)
?、壑螡駵囟嗪?,妄言煩渴:石膏、炙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匕,漿水調下。(《傷寒總病論》)
?、苤翁帨夭?,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發斑者: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生甘草三錢,元參三錢,犀龜二錢,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鐘,夜一服。(《溫病條辨》化斑湯)
?、葜伟l汗后,不可行桂枝湯,仟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一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拗翁禑岫?,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為細末。煎人參湯,調下三錢,食后服。(《素問病機保命集》雙玉散)
?、咧螣崴源跽?,久不愈: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殘生姜汁、蜜調下。(《普濟方》石膏散)
?、嘀喂钦舸礁煽谠?,欲得飲水止渴:石膏六兩(碎,綿裹),大烏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飲之。(《外臺》)
?、嶂物L邪癲癇,口干舌焦,心煩頭痛,暴熱悶亂: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盞,煮石膏,取二大盞,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蔥白二莖,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熱,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庵纹^疼,連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用溫酒或茶清調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现紊想踣斩?,口舌生瘡,咽嗌腫痛:寒水石(煅)三兩,辰砂三錢半(別研),生腦子半字。上為末,以少許摻患處,咽津,日夜數次用。(《三因方》龍石散)
?、兄魏盹L:石膏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一錢,元參五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喉科秘訣》石膏湯)
?、阎挝富鹧捞郏汉密浭嘁粌?,火煅。淡酒淬過,為末,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五分,為末,日用揩牙。(《保壽堂經驗方》)
?、抑稳改恳够?,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錢,豬肝一片,薄批,摻藥在上,纏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又涡簜麩嵬聻a黃瘦:寒水石、石膏各半兩,甘草(生)一錢。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食后,溫湯調下。(《小兒藥證直訣》玉露散)
?、灾谓罟翘弁?,因風熱者:石膏三錢,飛羅面七錢。為末,水和,煅紅,冷定,滾酒化服,被蓋取汗,連服三日。(《衛生雜興》)
?、罩沃T金刃所傷,血出不止:石膏、檳榔、黃連(去須)各一兩,黃柏半兩。上為細末,隨多少摻敷瘡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种螠馉€瘡:石膏搗末以敷之。(《肘后方》)
?、字稳榘b: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細研。每服三錢,溫酒下,添酒盡醉,睡覺再進一服。(《仁齋直指方》一醉膏)
?、刂勿郫彎n破,能搜膿清熱生?。菏啵眩┚佩X,黃靈藥一錢。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少許,撒于患處。(《醫宗金鑒》九一丹)
1、《本草衍義補遺》:“石膏,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少陽,而可為三經之主者。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2、《本草綱目》:“東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湯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過也,陽明津液不能上輸于肺,肺之清氣亦復下降故爾。初虞世《古今錄驗方》治諸蒸病有五蒸湯,亦是白虎加人參、茯苓、地黃、葛根,因病加減。王燾《外臺秘要》治骨蒸勞熱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針者一斤,粉甘草一兩,細研如面,日以水調三四服,言其無毒有大益,乃養命上藥,不可忽其賤而疑其寒?!睹t錄》言睦州楊士丞女,病骨蒸內熱外寒,眾醫不瘥,處州吳醫用此方,而體遂涼。愚謂此皆少壯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氣虛血虛胃弱者,恐非所宜。廣濟林訓導年五十,病痰嗽發熱,或令單服石膏藥至一斤許,遂不能食,而咳益頻,病益甚,遂至不起,此蓋用藥者之瞀瞀也,石膏何與焉。”
3、《藥征》:“《名醫別錄》言石膏性大寒,自后醫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舉白虎湯之證曰,無大熱,越婢湯之證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則仲景氏之用藥,不以其性之寒熱也可以見己。余也篤信而好古,于是乎為渴家而無熱者,投以石膏之劑,病已而未見其害也;方炎暑之時,有患大渴引飲而渴不止者,則使 其服石膏末,煩渴頓止,而不復見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4、《神農本草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別名:香大黃、馬蹄黃、將軍、生軍。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入藥部位: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刮去粗皮及頂芽,風干、烘干或切片曬干。
形態特征: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內服:煎湯,3-12克;瀉下通便,宜后下,不可外煎;或用開水泡漬后取汁飲;研末,0.5-2克;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腸用。
功效: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主治: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作用: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者。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后,均應慎服。
?、佟侗静萁浖f》:黃芩為之使。
?、凇端幮哉摗罚杭衫渌?。惡干漆。
?、邸侗静萁浭琛罚悍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熱積;寒熱由于陰虛,而不由于瘀血;癥瘕由于脾胃虛弱,而不由于積滯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腸燥,而不由于熱結不通;心腹脹滿由于脾虛中氣不運,而不由于飲食停滯;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陰血虛,而不由于經阻老血瘀結;吐、衄血由于陰虛火起于下,炎爍乎上,血熱妄行,溢出上竅,而不由于血分實熱;偏墜由于腎虛,濕邪乘虛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濕熱實邪所犯;乳癰腫毒由于盱家氣逆,郁郁不舒,以致營氣不從,逆于肉里,乃生癰腫,而不由于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血分積熱所發,法咸忌之,以其損傷胃氣故耳。
?、堋侗静輩R言》:凡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并妊娠產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輕用大黃。
?、荨侗窘浄暝罚耗I虛動氣及陰疽色白不起等證,不可妄用。
1、用于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2、用于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治熱病狂語及諸黃:川大黃250克(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候,以冷水調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100克。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4、治大人小兒脾癖,并有疳者:錦紋大黃150克,為極細末,陳醋兩大碗,砂鍋內文武火熬成膏,傾在新磚瓦上,日曬夜露三朝夜,將上藥起下,再研為細末;后用硫黃50克,官粉50克,將前項大黃末50克,三味再研為細末。十歲以下小兒,每服可重半錢,食后臨臥米飲湯調服。此藥忌生硬冷葷魚雞鵝一切發物。服藥之后,服半月白米軟粥。如一服不愈時,半月之后再服。(《昔濟方》于金散)
5、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100克,麻黃200克。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6、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150克,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100克。上五味粗搗篩,每服25克,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服。(《圣濟總錄》大黃湯)
7、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100克,黃連、黃芩各50克。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8、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9、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50克,桃仁五個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煮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10、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11、詒火丹赤腫遍身:大黃磨水頻刷之。(《救急方》)
12、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鑒》如神散)
13、治打仆傷痕,瘀血滾注,或作潮熱者:大黃末、姜汁調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瀕湖集簡方》)
14、治小兒飲食過多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并治婦人氣滯血結經閉不通,大黃八兩(為末)三棱、莪術各一兩(濕紙包裹煨 為末)。先將大黃銀石器內好醋漬令平慢火熬干,入二味為丸如麻子大或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九食后溫水送下。大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衛生寶鑒》三棱煎丸)
1、《本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2、《別錄》: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3、《藥性論》: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候,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
4、《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泄塑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瘡癤癰毒。
5、《本草綱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6、《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殺(《御覽》,此下有道字),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7、《吳普》曰:大黃,一名黃良,一名火參,一名膚如,神農、雷公∶苦,有毒;扁鵲∶ 苦,無毒;李氏∶小寒,為中將軍?;蛏窨け辈?,或隴西。二月花生,生黃赤葉,四四相當,黃莖高三尺許;三月,花黃;五月,實黑。三月采根,根有黃汁,切,陰干(《御覽》)。
8、《名醫》曰:一名黃良,生河西及隴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9、《廣雅》云:黃良,大黃也。
別名:大葉薄荷、山茴香、水蔴葉。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脾、胃、肺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地上部分。
形態特征:全株長30-60cm,多分枝,枝條稍曲折。莖鈍方柱形,直徑約2-7mm,節間長3-13cm;外表皮灰褐色、灰黃色或帶紅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心有髓;基部老莖類圓柱形。直徑1-1.2cm,具褐色栓皮。葉對生,皺縮成團,展平后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4-9cm,寬3-7cm;兩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具大小不規則的鈍齒;葉柄長2-4cm,被柔毛。氣香特異,葉微苦。
內服:煎湯,5-10g,鮮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浸泡患部;或研末調敷。
炮制:除去殘根和雜質,先抖下葉,篩凈另放;莖洗凈,潤透,切段,曬干,再與葉混勻。
功效: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
主治: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陰虛者禁服。
1、治療暑濕表證,或濕溫初起,濕溫并重,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可與黃苓、滑石、茵陳等同用。(《溫熱經緯》)
2、治濕濁中阻所致的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倦等癥:常于半夏、丁香等同用。(《和劑局方》)
1、《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2、《本草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陰。芳香之氣助脾醒胃,故能止嘔逆,開胃進食。溫中快氣,去瘴氣,止霍亂,治心腹痛。凡時行疫癘,山嵐瘴瘧,用此醒脾健胃,則邪氣自無容而愈矣。
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
性味:味辛、甘,性大熱。
歸經:歸心、腎、脾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肥大塊根。
形態特征:1、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175px,直徑3~125px。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成而麻,刺舌。
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125px,寬0.9~75px.厚0.2~12.5px。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3、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7.5px。
用法:3~15g,先煎,久煎。
炮制:1、附片(黑順片、白附片) 直接入藥。
2、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干。(每l00kg鹽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用砂燙至鼓起并微變色。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孕婦慎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萎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本品因炮制或煎法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癥狀:口腔灼熱,發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惡心,可能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不規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面色發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給予催吐劑;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對癥治療;及時使用尼可剎米等興奮劑;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1、內虛目暗:補氣養血。用當歸(生曬)六兩,附子(火炮)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名六一丸。(《圣濟總錄》)
2、氣虛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半盞服。名果附湯。(《濟生方》)
3、心腹連痛作脹:用野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梧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從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為度。(《肘后方》)
1、《本草綱目》:治三陰經證,及陰毒傷寒,陰陽易病。
2、《本經》:風寒咳逆邪氣,溫中,寒濕 ,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堅積聚血瘕,金瘡。
3、《別錄》:腰脊風寒,腳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強陰,堅肌骨,又墮胎,為百藥長。
別名:橘皮。
性味:味苦、辛,性溫。
歸經:歸肺、脾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
形態特征:1、陳皮:常剝成數瓣,基部相連,有的呈不規則的片狀,厚1~4mm。外表面橙紅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和凹下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淺黃白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筋絡狀維管束。質稍硬而脆。氣香,味辛、苦。
2、廣陳皮:常3瓣相連,形狀整齊,厚度均勻,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照視,透明清晰。質較柔軟。
用法:3~10g。
炮制:除去雜質,噴淋水,潤透,切絲,干燥。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本品辛散苦燥,溫能助熱,舌赤少津,、內有實熱者須慎用。氣虛體燥、陰虛燥咳、吐血及內有實熱者慎服。
1、與蒼術、厚樸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濕脾胃氣滯者,脘腹脹痛、惡心嘔吐、泄瀉。
2、與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積氣滯,脘腹脹痛者。
3、與枳實、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者。
?、僦位魜y嘔吐:陳皮三錢 藿香二錢.因寒者 配干姜、砂仁各一錢五分;因熱者 配黃連、黃芩、滑石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谥纹⑽覆徽{, 冷氣暴折, 客乘于中, 寒則氣收聚, 聚則壅遏不通, 是以脹滿, 其脈弦遲:黃橘皮四兩 白術二兩.上為細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湯下三十丸, 食前.(《雞峰普濟方》寬中丸)
?、壑卧獨馓撊?飲食不消 或臟腑不調 心下痞悶:橘皮、枳實(麩炒黃色)各一兩 白術二兩.上為極細末 荷葉裹燒飯為丸 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 白湯下 量所傷加減服之.(《蘭室秘藏》橘皮枳術丸)
?、苤涡篂a下?。宏惼とX, 藿香二錢.因虛者 加白術(土炒)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因實者 加枳實 (麩炒)三錢, 厚樸二錢, 木香一錢.水煎服.(《本草匯言》)
?、葜涡浩嵝篂a:陳橘皮一兩, 青橘皮、訶子肉、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 煎至六分, 食前溫服.(《幼科類萃》益黃散)
?、拗胃蓢I噦逆 手足厥冷:橘皮四兩, 生姜半斤.二物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一服一升.(《醫心方》引《小品方》橘皮湯)
?、咧未绨紫x:橘皮四分, 牙子、蕪荑各六分.上三味搗篩, 蜜丸如梧子.以漿水下三十丸, 先食, 日再服.(《外臺》引《范汪方》橘皮丸)
?、嘀萎a后大小便不通:陳皮、蘇葉、枳殼(麩炒)、木通各等分.上銼散.每服四錢, 水煎溫服.(《濟陰綱目》通氣散)
?、嶂窝懿豢扇蹋宏惼?、香附子、赤茯苓各等分.上銼散.每服三錢, 水煎空心服.(《世醫得效方》通秘散)
1、《名醫別錄》:下氣,止嘔。
2、《本草綱目》: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
第一:治療咳嗽痰多
如果身體出現了咳嗽痰多的情況,可以將陳皮、生姜還有核桃準備好,然后一起用水煎服,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
第二:胃痛
由于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很多人由于生活作息的不科學出現胃痛的情況,這個時候就可以將陳皮泡水來緩解身體的不舒服情況。將陳皮、生姜還有紅糖準備好,然后將陳皮還有生姜用水煎煮,隨后加入少量的紅糖攪拌均勻之后服用。
第三:嘔吐
將陳皮、大米還有姜汁準備好,然后將姜汁還有陳皮用水煎服,也可以加入大米進行熬粥,能夠很好的治療身體出現嘔吐的情況。
第四:燙傷
如果身體出現了燙傷的部位,也可以將陳皮進行擦拭患處。
第五:慢性胃炎
將干燥的陳皮細細的研磨成為粉末,隨后加入少量的白糖,然后用溫開水沖泡空腹服用。
第六:支管炎
將陳皮還有大蒜一起用開水進行沖泡,然后代替茶水進行服用。
第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將干燥的陳皮還有紅棗一起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十分鐘之后就可以了,建議每天在吃飯之前多服用一些,不僅能夠很好的增加食欲,同時對于消化不良的情況治療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第八:感冒咳嗽
如果身體出現了感冒并且伴隨咳嗽的情況,可以將新鮮的陳皮放入鍋中用水煎煮,隨后加入少量的白糖服用,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身體發汗,同時還能夠快速令身體恢復健康。
第九:美容養顏
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維生素C以及香精油,可以將橘子皮曬干之后和茶葉一起服用,這樣沖泡服用不僅能夠起到提神通氣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令氣味更加的傾向。另外,服用陳皮之后能夠很好的將體內的毒素排出題為,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體內內循環的協調,皮膚也就會越來越好,人也會越來越漂亮。
第十:祛痰止咳
陳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性溫,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通氣、健脾、解膩、化痰還有止嘔等等的作用。如果出現了咳嗽痰多、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等等胃部疾病的時候,將適量的陳皮泡水喝都能夠很好的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陳皮對于脾胃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不僅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腸胃蠕動,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清除腸道中的積氣,并且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日??梢赃m量的經常服用一些,具有非常不錯的保健身體的功效。
雖然說陳皮泡水喝的功效有很多,但是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使用,那么對于身體也會產生副作用的。具體的注意事項如下:
第一:胃酸過多不能夠服用陳皮水
陳皮的主要功效就是健脾理氣還有化痰止咳,主要應對的癥狀就是胃疼或者是消化不良。但是,陳皮具有一定燥濕作用,如果是一些身體中出現胃火、氣虛或者是燥咳的患者最好不要過多服用,避免身體的病情更加嚴重。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的人群一周服用一次就可以了,千萬不要過量服用。
第二:服藥期間禁止服用陳皮水
專家告訴我們,陳皮對于藥酶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正在服藥期間的患者如果需要很皮水泡水喝最好能夠事先征詢醫生的建議,避免影響藥效或者是對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第三:孕婦吃陳皮水要注意
孕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這個時候服用的食物不僅影響著媽媽的健康,對于腹中胎兒的發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孕婦都非常關心在懷孕期間能不能夠吃吹牛皮的問題。由于陳皮具有很好的條中開胃還有化痰燥濕的作用,所以對于一些咳嗽痰多、惡心、腹脹或者是食欲不振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如果孕婦的體質是屬于氣虛體燥或者是陰虛燥咳的情況,同時身體還伴隨有實熱、吐血的情況,那么建議孕婦一定要做好忌口的工作,避免對自己還有胎兒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果孕婦一定要服用陳皮,那么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具體的情況如下:
1、懷孕早期很多女性都出現了孕婦的情況,如果問題比較的嚴重,那么可以聞一聞陳皮的味道,或是少量的服用一些陳皮制作出來的食物,能夠很好的控制嘔吐情況;
2、如果孕婦的胃口并不是很好,那么可以在食物中加入少量的陳皮,這樣不僅具有開胃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促進消化。
3、如果是屬于陰虛體質的患者,那么平時最好能夠對陳皮忌口,否則身體陰虛的情況將加重;
4、孕婦可以將陳皮和大米一起熬粥,這樣不僅味道清香爽口,同時對身體也好。
別名:鼻涕團、柿楂子、山里果子。
性味:酸、甘,微溫。
歸經:歸脾、胃、肝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
用法:煎服,9~12g。
炮制:1、凈山楂:除去雜質及脫落的核。
2、炒山楂:取凈山楂,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色變深。
3、焦山楂:取凈山楂,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
功效: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
主治: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臨床應用:①治療絳蟲病
用鮮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兒酌減),洗凈去核,下午3時開始零食,晚10時吃完,晚飯禁食。次晨用檳榔2兩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臥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盡量堅持一段時間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絳蟲。冬天應坐在溫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觀察40例均有效。
?、谥委熂毙约毦粤〖?/p>
用20%山楂煎劑加糖矯味,每服2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3次,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兩煎服,治輕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無效外均治愈或好轉?;蛴蒙鸁嵘介?兩,加水500毫升煮開5分鐘,分2次服(小兒酌減),4~6天為一療程,亦有效果。
?、塾糜诮档脱迥戠薮?/p>
每日用山楂1兩,毛冬青2兩,分2次煎服。觀察2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非常顯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膽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認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為毛冬青降低血清膽甾醇的效果,各地觀察結果頗不一致,目前尚難肯定;而本組病例中有4例曾單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藥前血清膽甾醇平均為259.7毫克%,服藥至第6周時復查,下降至214毫克%。
胃酸分泌過多者慎用。
1、治一切食積:山楂四兩,白術四兩,神曲二兩。上為末,蒸餅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2、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3、治諸滯腹痛: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4、治腸風:酸棗并肉核燒灰,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5、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本草綱目》)
6、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1、《醫學衷中參西錄》: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2、《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3、《本草圖經》:治痢疾及腰疼。
山楂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以及極高的藥用價值,眾所周知的服用山楂的好處就是增加食欲,并且還能夠很好的提高睡眠質量,并且還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第一: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山楂中含有一種名字叫做黃酮類的有效物質,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物質在進入身體之后能夠很好的擴張血管大小,這樣血管的活力獲得很好的改善,血流量也大量的增加,這樣血壓以及膽固醇的值就會下降,這樣身體自然而然就更加的強壯。
第二:活血化瘀
山楂泡水喝對于身體還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特別適合一些屬于血瘀型痛經的病人。很多女性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痛經的情況,例如小腹疼痛或者是月經量不順暢等等。服用山楂水之后能夠很好的降低出現痛經的可能。
第三:防治癌癥
山楂水經常服用還具有防治癌癥的作用,這是因為山楂中含有牡荊素,這個化合物對于癌癥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如果身體中所含有的亞硝胺以及黃曲霉素增加,那么患有癌癥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增加,而山楂中所含有的牡荊素能夠很好的阻斷身體中的亞硝胺合成,起到很好的防治癌癥作用。
第四:促進脂肪類食物消化
山楂中含有的解脂酶對于脂肪類的食物具有很好的消化作用,有效的促進身體中胃液的分泌,這樣就極大的提高了消化能力。所以說,將山楂泡水喝具有很好的健胃消食、開胃的作用。只有身體中的消化能力好了,那么吸收能力才能夠提高,這樣身體才會越來越好。專家告訴我們,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消化藥中都是含有山楂成分的。
第五:防治動脈硬化
經常服用山楂水能夠非常有效的降低身體中的甘油三酯以及血清膽固醇的含量,這樣身體患有動脈硬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降低。除此之外,山楂在進入身體之后能夠很好的增強心肌收縮力,這樣血液流量就會大大的增加,一些心絞痛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降低。
第六:平喘化痰
另外,山楂中含有大量的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的成分,這樣對于一些拉肚子還有腹痛的情況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除此之外,山楂中含有的物質能夠起到平喘化痰的作用,所以說如果身體出現了咽喉不舒服的情況,服用山楂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七:利尿
通過研究我們還發現,山楂水服用后還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所以說,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容易出現便秘情況的患者,或者是已經出現便秘情況的人群,可以適當的多喝一些山楂水。不過,如果原本身體就是患有各種類型的胃病患者,例如胃潰瘍等等,建議還是少喝一些山楂水,避免加重腸胃負擔。
別名:榔玉、賓門、青仔。
性味:苦、辛,溫。
歸經:歸胃、大腸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
形態特征:本品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高1.5~3.5cm,底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底部中心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顯疤痕狀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氣微,味澀、微苦。
內用:煎服,3~10g;驅絳蟲、姜片蟲30~60g?;蛉胪?、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適量。生用力佳,炒用力緩;又新鮮者優于陳久者。
炮制:1、檳榔:除去雜質,浸泡,潤透,切薄片,陰干。
2、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內,文火加熱,炒至焦黃色,取出放涼。
功效: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
主治:用于絳蟲病、蛔蟲病、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
脾虛便溏,氣虛下陷者忌用;孕婦慎用。
1、癰疽腫毒,已潰、未潰:黃連、檳榔等分。為末。以雞子清調搽之。(《簡易方》)
2、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徐長卿(炙)半兩,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一兩,滑石二兩,檳榔一分,瞿麥穗半兩。每服五錢,水煎,入樸硝一錢,溫服,日二服。(《圣惠方》徐長卿湯)
3、一切癰疽,瘡癤、疳 惡瘡、下疰 瘡潰后,外傷風寒,惡汁臭敗不斂,并主之:木香、黃連、檳榔等分,為末油調頻涂之,取效。(《和劑局方》)
4、氣熱咳嗽:石韋、檳榔等分,為末。姜湯服二錢。(《圣濟錄》)
1、《本草綱目》:除一切風、一切氣,宣利臟腑。
2、《別錄》:消谷逐水,除痰 ,殺三蟲,伏尸,療寸白。
別名:青青菜、薺薺菜、刺兒菜。
性味:甘、苦,涼。
歸經:歸心、肝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態特征:本品莖呈圓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長5~30cm,直徑0.2~0.5cm;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具縱棱及白色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2cm,寬0.5~3cm;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具針刺;土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具白色柔毛。頭狀花序單個或數個頂生;總苞鐘狀,苞片5~8層,黃綠色;花紫紅色。氣微,味微苦。
用法:5~12g。
炮制:1、小薊: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段,干燥。
2、小薊炭:取凈小薊段,照炒炭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包括炒黃、炒焦和炒炭三種操作工藝。)炒至黑褐色。
功效: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藥理作用:1、止血試驗:剪去小鼠尾尖,使血連續流出,給予小薊浸劑后能較顯著地縮短出血時間。自小薊煎劑中提取一種黃白色粉末狀物質,配成7%水溶液,用于創傷表面,而有良好的止血效應。
2、小薊含兒茶酚胺類物質,小薊煎劑有直接的擬交感神經藥的作用,其作用可被可卡因和麻黃堿所增強,被芐胺唑啉和加氫麥角堿所對抗,且不易受利血平耗竭兒茶酚胺的影響。小薊煎劑對麻醉后破壞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對于清醒動物,靜注小薊制劑也能看到短暫的升壓作用。小薊制劑的升壓成分耐熱性強,煮沸濃縮不影響它的升壓作用(此點與腎上腺素不同)。
3、小薊煎劑對離體兔心和蟾蜍心臟均有興奮作用。
4、動物試驗:對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
5、有鎮靜作用。
6、抑菌:水煎劑對白喉桿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佟镀穮R精要》:“忌犯鐵器。”
?、凇侗静萁浭琛罚?ldquo;不利于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邸侗静輩R言》:“不利于氣虛。”
1、婦人陰癢:小薊煮湯,日洗三次。(《普濟方》)
2、鼻塞不通:小薊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臺秘要方》)
3、金瘡出血不止:小薊苗搗爛涂之。(孟詵《食療本草》)
4、墮胎下血:小薊根葉、益母草五兩。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盞,分二服,一日服盡。(《圣濟總錄》)
5、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生地黃汁一盞,白術半兩,煎減半,溫服。(《千金方》)
1、《別錄》:養精保血。
2、《本草綱目》: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瘡出血,嘔血等,絞取汁溫服。作煎和糖,合金瘡,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熱毒風,并胸膈煩悶,苗:去煩熱,生研汁服(并大明)。
別名:棗仁、酸棗核、山棗仁、酸棗、酸棗核、酸棗子、北酸,棘仁等。
性味:甘、酸,平。
歸經:歸肝、膽、心經。
入藥部位: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種子。
形態特征: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圓形或橢圓形,長5~9毫米,寬5~7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淺或發黃,光滑。一面較平坦,中央有一條隆起線或縱紋,另一面微隆起,邊緣略薄,先端有明顯的種臍,另一端具微突起的合點,種脊位于-側不明顯。剝去種皮,可見類白色胚乳粘附在種皮內側。子葉兩片,類圓形或橢圓形,呈黃白色,肥厚油潤。氣微弱,味淡。以粒大飽滿、外皮紫紅色、無核殼者為佳。
內服:煎湯,2~5錢;或入丸、散。
炮制:酸棗仁:原藥放入竹籮內,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殼沉水底,將棗仁撈出、曬干。
炒酸棗仁:取潔凈的酸棗仁,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黃色,取出,放涼。
焦酸棗仁:取潔凈的酸棗仁,置鍋內用武火炒至有五成變黑紅色,取出,放涼。
功效:補肝,寧心,斂汗,生津。
主治: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藥理作用:①鎮靜、催眠作用
酸棗仁煎劑給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現鎮靜及嗜眠,無論白天或黑夜,正常狀態或咖啡,因引起的興奮狀態,酸棗仁均能表現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時的鎮靜指數為1.95,與巴比妥類藥物表現協同作用,酸棗仁連續應用6天,可使動物睡眠變淺,持續時間縮短,即產生耐受性,但停藥1周后可消失??诜釛椚士墒狗烙赃\動性條件反射次數顯著減少,內抑制擴散,條件反射消退,抑制貓由嗎啡引起的躁狂現象。生棗仁與炒棗仁的鎮靜作用并無區別,但生棗仁作用較弱,久炒油枯后則失效,有認為其鎮靜的有效成分可能與油有關,另有認為與水溶性部分有關。
?、阪偼?、抗驚厥、降溫作用
用熱板法證明酸棗仁煎劑5克/公斤注射于小白鼠腹腔有鎮痛作用,對小鼠無論注射或口服均有降溫作用,但不能拮抗實驗性電休克。
?、蹖π难芟到y的影響
酸棗仁可引起血壓持續下降,心傳導阻滯。對大白鼠以兩腎包膜法形成的高血壓,在手術前或手術次日給酸棗仁(20~30克/公斤/日自由取食),均有顯著的降壓作用,但大白鼠吃酸棗仁時將外層薄皮留下,并未見鎮靜現象。
?、軐齻挠绊?/p>
酸棗仁單用或與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燙傷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長存活時間,還能推遲大白鼠燒傷性休克的發生和延長存活時間,并能減輕小白鼠燒傷局部的水腫。
?、萜渌饔?/p>
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對狗因去水嗎啡引起的嘔吐無抑制作用。不能拮抗家兔的咖啡因中毒。
凡有實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癥者慎服。
?、佟侗静萁浖ⅰ罚?ldquo;惡防己。”
?、凇侗静萁浭琛罚?ldquo;凡肝、膽、脾三經有實邪熱者勿用,以其收斂故也。”
?、邸兜门浔静荨罚?ldquo;肝旺煩躁,肝強不眠,禁用。”
?、堋侗静萸笳妗罚?ldquo;性多潤,滑泄最忌。”
酸棗仁150克/公斤給予小鼠灌胃無毒性癥狀,大鼠慢性毒性實驗證明其毒性極低,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14.33±2.015克/公斤。但極大劑量亦可有毒性表現。
?、僦翁搫谔摕?,不得眠: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芎勞二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酸棗仁湯)
?、谥喂钦?,心煩不得眠臥:酸棗仁二兩。以水二大盞半,研濾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候臨熟,入地黃汁一合,更微煮過,不計時候食之。(《圣惠方》酸棗仁粥)
?、壑文懱撍P不安,心多驚悸:酸棗仁一兩。炒熟令香,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竹葉湯調下,不計時候。(《圣惠方》)
?、苤涡呐K虧虛,神志不守,恐怖驚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臥不寧,夢涉危險,一切心疾:酸棗仁(微炒,去皮)、人參各一兩,辰砂(研細,水飛)半兩,乳香(以乳缽坐水盆中研卜分。上四味研和停,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溫酒化下,棗湯亦得,空心臨臥服。(《局方》寧志膏)
?、葜文戯L毒氣,虛實不調,昏沉睡多:酸棗仁一兩(生用),全梃蠟茶二兩,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七分,煎六分,無時溫服。(《簡要濟眾方》)
?、拗嗡斜I汗:酸棗仁、人參、茯苓各等分。上為細末,米飲調下半盞。(《普濟方》)
?、佟侗静輬D經》:“酸棗仁,《本經》主煩心不得眠,今醫家兩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爾頓異。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棗仁湯,酸棗仁二升,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二兩,生姜六兩。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深師主虛不得眠,煩不可寧,有酸棗仁湯,酸棗仁二升,蝭母、干姜、茯苓、芎藭各二兩,甘草一兩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棗,減三升,后納五物煮,取三升,分服。一方,更加桂一兩。二湯酸棗并生用,療不得眠,豈便以煮湯為熟乎。”
?、谥煺鸷啵?ldquo;血不歸脾而睡臥不寧者,宜用此(酸棗仁)大補心脾,則血歸脾而五藏安和,睡臥自寧。”
?、邸毒V目》:“酸棗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今人專以為心家藥,殊昧此理。”
?、堋侗静萁浭琛罚?ldquo;酸棗仁,實酸平,仁則兼甘。專補肝膽,亦復醒脾。熟則芳香,香氣入脾,故能歸脾。能補膽氣,故可溫膽。母子之氣相通,故亦主虛煩、煩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及四肢酸疼濕痹者,皆脾虛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膽為諸臟之首,十一臟皆取決于膽,五臟之精氣,皆稟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臟。”
?、荨侗静萸幸罚?ldquo;酸棗,性雖收斂而氣味平淡,當佐以他藥,方見其功,如佐歸、參,可以斂心;佐歸、芍,可以斂肝;佐歸、術,可以斂脾;佐歸、麥,可以斂肺;佐歸、柏,可以斂腎;佐歸、苓,可以斂腸、胃、膀胱;佐歸、芪,可以斂氣而灌溉營衛;佐歸、地,可以斂血而營養真陰。又古方治膽氣不和,甚佳。如膽氣空虛,心煩而不得眠,炒用可也。”
?、蕖侗静輩R言》:“酸棗仁,均補五藏,如心氣不足,驚悸怔忡,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盜汗;肺氣不足,氣短神怯,干咳無痰;肝氣不足,筋骨拳攣,爪甲枯折;腎氣不足,遺精夢泄,小便淋瀝;脾氣不足,寒熱結聚,肌肉羸瘦;膽氣不足,振悸恐畏,虛煩不寐等癥,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棗仁之酸甘而溫,安平血氣,斂而能運者也。”
?、摺端幤坊x》:“棗仁,仁主補,皮益心血,其氣炒香,化為微溫,藉香以透心氣,得溫以助心神。凡志苦傷血,用智損神,致心虛不足,精神失守,驚悸怔忡,恍惚多忘,虛汗煩渴,所當必用。又取香溫以溫肝、膽,若膽虛血少,心煩不寐,用此使肝、膽血足,則五臟安和,睡臥得寧;如膽有實熱,則多睡,宜生用以平服氣。因其味甘炒香,香氣入脾,能醒脾陰,用治思慮傷脾及久瀉者,皆能奏效。”
?、唷侗窘浄暝罚?ldquo;酸棗仁,熟則收斂精液,故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則導虛熱,故療膽熱好眠,神昏倦怠之證。按酸棗本酸而性收,其仁則甘潤而性溫,能散肝、膽二經之滯,故《本經》治心腹寒熱,邪氣結聚,酸痛血痹等證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脈也。蓋肝虛則陰傷而煩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傷寒虛煩多汗,及虛人盜汗,皆炒熟用之,總取收斂肝脾之津液也。”
第一: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營養物質
酸棗作為中藥的一種,含有大量的營養價值,其中所含有的多種維生素、大量脂肪油、三萜類、酸棗仁皂苷以及蛋白質等,這些都是人體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平時服用酸棗仁,具有很好的安神、斂汗以及養肝的效果,對于身體虛浮,睡眠不好還有虛汗的情況治療效果都非常的不錯。
第二:滋補肝臟
專家告訴我們,日常多吃一些酸棗仁,能夠對肝臟起到非常不錯的保健以及養生的作用。因為酸棗仁泡水喝之后能夠益肝氣以及強健筋骨,有效的促進身體健康。
第三:調節血壓血脂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酸棗仁中含有酸棗仁總苷,這種物質進入身體之后能夠有效的降低血清中所含有的膽固醇,同時還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通過實驗還發現,酸棗這種功效不僅能夠調節血壓血脂,同時對于動脈硬化的情況也都不錯的預防以及治療的效果。
第四:鎮靜以及催眠
鎮靜以及催眠的功效是大眾最為熟悉的有一種酸棗仁泡水喝的功效了吧。酸棗仁具有非常明顯的鎮靜作用,能夠有效的調節中樞神經,令身體進入睡眠狀態,有效的提高睡眠時間。如果身體出現了心煩意亂或者是睡不著以及睡眠質量不好的情況,將酸棗仁泡水喝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法。
第五:保護心血管系統
專家通過臨床試驗發現,酸棗仁對于心血管系統也有不錯的調節以及保護的作用。酸棗仁進入身體之后能夠有效的調節心律失常的情況,對于心肌細胞損傷也有保護以及修復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平時經常將酸棗仁泡水喝還能夠有效的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別名:寸香、元寸、當門子、香臍子。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入心、脾、肝經。
入藥部位:為鹿科動物林麝、馬麝、原麝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形態特征:麝香香囊經干燥后,割開香囊取出的麝香呈暗褐色粒狀物,品質優質者有時亦析出白色晶體。固態時具有強烈的惡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釋后有獨特的動物香氣。
內服:入丸、散,0.03-0.1g,一般不入湯劑。
外用:適量,研末摻、調敷或入膏藥中敷貼。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止痛消腫。
主治:主熱病宰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血瘀經閉;癥瘕積聚;心腹急痛;跌打損傷;痹痛麻木;癰疽惡瘡;喉痹;口瘡;牙疳;膿耳。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癓瘕,難產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疬,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虛脫證禁用;本品無論內服或外用均能墮胎,故孕婦禁用。
呼吸系統:呼吸細微,不規則,四肢冰冷,顏面發青,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泌尿系統:導致急性腎衰竭,無尿,雙下肢及面部明顯水腫,尿蛋白及尿紅細胞明顯增加,甚至死亡; 或致慢性腎炎患者病情加重。
消化系統:口腔黏膜及咽部糜爛,口內有異物感,牙齒脫落,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血液系統:鼻衄,牙衄,吐血,便血,尿血及全身廣泛性出血點。
其他:外用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糖尿病。
?、僦巫渲酗L: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為末,生姜自然汁調灌之,如牙緊,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
?、谥沃酗L不醒:麝香二錢。研末,入清油二兩,和勻灌之。(《濟生方》)
?、壑翁得孕母[: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礬、雄精各一錢。上共研勻,密貯,每服五分。(《瘍科遺編》)
?、苤沃袗嚎外璐顾溃嚎涨嘁粌桑氀校?,麝香一分(細研),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上藥相和,研令勻,每服以醋一合、湯一合相和,調散半錢,不計時候服之,須臾即吐為效。(《圣惠方》)
?、葜涡褐T痼潮發,不省,困重:白僵蠶(湯洗,焙黃為末)半兩,天竺黃一分(細研),真牛黃一錢(別研),麝香(研)、龍腦(研)各半錢。上拌研勻細,每服半錢,生姜自然汁調灌眼,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白金散)
?、拗文I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頻發不止:麝香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煨,面熟為度),干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麩炒微黃)。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灑下二十丸。(《圣惠方》麝香丸)
?、咧呜市耐矗瑚晗悖▌e研,每湯成旋下),木香一兩(銼),桃仁(麩炒)三十五枚,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兩,檳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搗篩,入桃仁,再同和研勻。每服三錢匕,水半盞,童子小便半盞,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末半錢匕,攪勻溫服,日二服。(《圣濟總錄》麝香湯)
?、嘀蔚驓忾]:牙皂、北細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為末,吹鼻。(《醫鈔類編》吹藥方)
?、嶂伟b疽發背及諸惡瘡,去惡肉:麝香、雄黃、礬石、閭茹(一作’真朱’)各一兩。上四味治下篩,以豬膏調如泥涂之,惡肉盡,止,卻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
?、庵问蟑洠瑚晗悖ㄑ校?、雌黃(研)。上二味等分,并為散,取蝦蟆背白汁和涂瘡孔中,日一度。(《古今錄驗方》)
?、现涡吼?,???,飲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藥邡研令細,以蒸餅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煎皂莢湯下二丸,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圣惠方》麝香丸)
?、兄窝劳矗瑚晗愦蠖乖S,巴豆一粒,細辛末半兩(錢)。上藥同研令細,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綿裹一丸,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有蛀孔即納一丸。(《圣惠方》麝香丸)
《本經》:主辟惡氣,溫瘧,癇痙,去三蟲。
《別錄》:療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破產,墮胎,去面黔,目中膚翳。
《藥性論》:除心痛,小兒驚癇、容許,鎮心安神,以蘭門了一粒,細研,熱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蝕一切州滄膿。
《日華子本草》:殺臟腑蟲,制蛇、蠶咬,沙虱、溪、瘴毒,吐風痰。納子宮暖水臟,止冷帶疾。
《仁齋直指方》:能化陽通胰理。能引藥透達。
《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
《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
《本草備要》:治耳聾,目翳,陰冷。
別名:圓參、黃參、棒槌、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歸脾、肺、心經。
入藥部位: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
形態特征: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并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形似棗核。
用法:3~9g,另煎兌入湯劑服;野山參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炮制:生曬參:潤透,切薄片,干燥。
生曬山參:用時粉碎或搗碎。
白糖參:經水燙,浸糖后干燥。
紅參:蒸熟后曬干或烘干。
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臨床應用:①用于急救
大劑量的人參(o.3~1兩)煎服或燉服,或以人參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靜脈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時極端垂危的病人;人參與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陽虛脫。
?、谥委熜难芟到y疾病
人參對于高血壓病、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等,都有一定時治療作用,可以減輕各種癥狀。人參對不正常的血壓具有調整作用,或認為不同的劑量可以出現不同的作用:小劑量能提高血壓,大劑量能降低血壓。成人1日的常用量為0.2~3錢;人參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藥),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參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參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蹖ξ负透闻K疾病
對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過低者,服人參后可見胃納增加,癥狀減輕或消失,但對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無明顯影響。也有報告稱人參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強,大便正常,胃液總酸度增加。對于急性傳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療條件下,服用人參對于防止轉變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苤委熖悄虿?/p>
人參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況,但不改變血糖過高的程度?;蛑^人參可使輕型糖尿病患者尿糖減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藥后仍可維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屎病人服人參后,雖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顯,但多數全身狀況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癥狀消失或減輕;某些患者服人參后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輰τ诰癫?/p>
人參對無力型和無力-抑郁型精神病,無論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癥、中毒或傳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療作用。也有認為,人參口服對器質性神經疾患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觀癥狀,而無客觀的明顯治療作用。
?、拗委熒窠浰ト?/p>
人參對神經系統有顯著的興奮作用,能提高機體活動能力,減少疲勞;對不同類型的神經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療作用,使病人體重增加,消除或減輕全身無力、頭痛、失眠等癥狀。
?、咧委熽栶?/p>
人參在中藥里,一般用作強壯劑,可以補養元氣;近人的研究,證明它有增強性腺機能的作用。人參酊對于麻痹型、早泄型陽痿有顯著的療效,但對精神型無效;對因神經衰弱所引起的皮層性和脊髓性陽痿也有一定治療效果。
?、嗥渌?/p>
人參還有提高視力及增強視覺暗適應的作用。與其它藥物合用,還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但臨床上對于實癥,如由于突然氣壅而得的喘癥,由于燥熱引起的咽喉干燥癥,一時沖動引發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參。
實證、熱證忌服。
不宜與藜蘆同用。
?、僦螤I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人參(去蘆)、白術、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常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瘴霧氣。(《局方》四君子湯)
?、谥挝柑摾?,中脘氣滿,不能傳化,善饑不能食:人參末二錢,生附子末半錢,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勻,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雞子一枚取清,打轉,空心頓服。(《圣濟總錄》溫胃煮散)
?、壑畏翁摼每龋喝藚⒛┒?,鹿角膠(炙,研)一兩。每服三錢,用薄荷、豉湯一盞,蔥少許,入銚子煎一、二沸,傾入盞內,遇咳時,溫呷三、五口。(《食療本草》)
?、苤稳?、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酥炙黃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兩,知母、桑白皮、人參、茯苓(去皮),貝母各二兩。上八味為末,凈磁合子內盛。每日用如茶點服。(《衛生寶鑒》人參蛤蚧散)
?、葜侮柼摎獯?,自汗盜汗,氣短頭運:人參五錢,熟附子一兩。分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濟生方》)
?、拗涡臍馓摀p,怔忡而自汗者:豬腰子一只,用水兩碗,煮至一盞半,將腰子細切,入人參半兩,當歸(上去蘆、下去細者,取中段)半兩。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滓,焙干,為細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選方》)
?、咧涡臍獠欢?,五臟不足,恍惚振悸,差錯謬忘,夢寐驚魘,恐怖不寧,喜怒無時,朝差暮劇,暮差朝劇,或發狂眩:遠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后臨臥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嘀蜗室嫙o度:人參、瓜蔞根各等分。生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麥冬湯送下。(《仁齋直指方》玉壺丸)
?、嶂蜗室嫞喝藚槟?,雞孑清調服一錢,日三、四服。(《綱目》)
?、庵寡蟠怂幯a之:大人參(去蘆)二兩,棗五枚。每服水二盞,煎一盞。細呷之,服后熟睡一覺,諸病除根。(《十藥神書》獨參湯)
?、现瓮卵卵?,因七情所感,酒色內傷,氣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脈散,血如涌泉:人參(焙)、側柏葉(蒸焙)、荊芥穗(燒存性)各五錢。為末,用二錢,入飛羅面二錢,以新汲水調如稀糊服,少頃再啜。(《中藏經》)
?、兄涡后@后瞳人不正者:人參、阿膠(糯米炒成珠)各一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再服,愈乃止。(《仁齋直指方》)
?、阎蜗铝∴淇冢喝藚?、蓮肉各三錢。以井華水二盞,煎一盞,細細呷之,或加姜汁炒黃連三錢。(《經驗良方》)
?、抑涡乇孕闹衅?,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人參、甘草、干姜、白術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金匱要略》人參湯)
?、又位魜y心煩躁:桂心二分(末),人參半兩(去蘆頭)。上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圣惠方》)
?、灾翁摨懓l熱:人參二錢二分,雄黃五錢。為末,用棕尖搗丸,梧子大。發日侵晨,井華水吞下七丸,發前再服。忌諸般熱物。(《丹漠纂要》)
?、罩稳焉锼嵝耐虑逅?,腹痛不能飲食:人參(去蘆)、干姜(炮)各等分。上為末,用生地黃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黃丸)
人參對于身體具有很好的滋養以及保健作用,老中醫告訴我們身體在服用人參之后能夠很好的抵抗衰老、降低血壓,同時對于心臟還有智力、抵抗力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如果身體出現了血壓過高或者是過低、糖尿病以及腫瘤以及血糖高的情況,服用人參也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對于很多女性來說,人參美容養顏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經常服用人參能夠令女性顯得更加的年輕?,F代醫學還發現,人參中所含有的硒元素大大超過了很多的蔬菜以及水果,能夠很好的維持身體肌膚的彈性以及水潤。具體的人參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中醫方面認為,人參味甘,服用之后能夠感覺到一點點的苦澀味道,性溫,服用之后對于腎臟、心臟、脾肺等等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并且起到補氣、健脾、養胃、益肺以及益智、寧心還有養血等作用。
一般情況下,我們更多的將人參用于治療大病初愈或者是久病不愈的人群,還有大失血之后的人也是非常的適合,能夠很好的補足身體所虧損的元氣以及精神。另外,如果是一些脾氣不足所引起的適量減少、精神倦怠、嘔吐、拉肚子;肺氣虧損所引起的氣喘吁吁、咳嗽無力;心氣虛損所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以及心神不行、體虛多汗;血虛所引起的肌膚發黃、暈眩;腎氣虧損所引起的尿頻、陽痿等等問題,服用人參都能夠很好的保養、調節身體,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別名:草麻黃、中麻黃。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歸心、肺經。
入藥部位:干燥根和根莖。
形態特征: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8~25cm,直徑O.5~1_5cm。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狀剝落。根莖具節,節間長O.7~2cm,表面有橫長突起的皮孔。體輕,質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或黃色,射線放射狀,中心有髓。氣微,味微苦。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外用:研粉撲。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蜜麻黃根:先將蜜放鍋內,用文火熔化,加入凈麻黃根片拌炒,炒至蜜被吸透呈黃棕色,取出,放涼后不黏手。每麻黃根片100kg,用煉蜜15kg。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用于自汗,盜汗。
?、僦沃T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局方》牡蠣散)
?、谥翁摵篃o度:麻黃根、黃芪等分。為末,飛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麥湯下百丸,以止為度。(《談野翁試驗方》)
?、壑萎a后虛汗不止:㈠當歸一兩(銼,微妙),麻黃根二兩,黃芪一兩(銼)。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麻黃根散)㈡牡蠣粉三分,麻黃根二兩。搗細羅為散,用撲身上。(《圣惠方》麻黃根散)
?、苤文I勞熱,陰囊生瘡:麻黃根、石硫黃各三兩,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篩,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粉濕,更搭之。(《千金方》麻黃根粉)
1、《本草經讀》:“麻黃根節,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藥,以達于表而速效,非麻黃根節自能止汗,舊解多誤。”
2、《本草綱目》:“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御,而根節止汗,效如影響。物理之妙,不可測度如此。自汗有風濕、傷風、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亡陽、柔痓諸癥,皆可隨證加而用之。當歸六黃湯加麻黃根洽盜汗尤捷,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諸藥外至衛分而固腠理也。”
3、《神農本草經》:“但知撲之之法,而不知服餌之功尤良也。”
4、《本草正義》:“麻黃發汗,而其根專于止汗,昔人每謂為物理之奇異。不知麻黃輕揚,故走表而發汗,其根則深人土中,自不能同其升發之性。況苗則輕揚,根則重墜,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則輕揚走表之性猶存,所以能從表分而收其散越、斂其輕浮,以還歸于里。是固根荄收束之本性,則不特不能發汗,而并能使外發之汗斂而不出,此則麻黃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輒效者也。”
別名:互草、恒山、七葉、雞骨常山。
性味:味苦、辛,性寒。
歸經:歸肺、肝、心經。
入藥部位:干燥根。
形態特征:呈圓柱形,常彎曲扭轉,或有分枝,長9~15cm,直徑0.5~2cm。表面棕黃色,具細縱紋,外皮易剝落,剝落處露出淡黃色木部。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橫切面黃白色,射線類白色,呈放射狀。氣微,味苦。
用法:5~9g。
炮制:炒常山:取常山片,依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色變深。本品形如常山片,表面黃色。
功效:涌吐痰涎,截瘧。
主治: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塞,瘧疾。
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治胸中多痰,頭疼不欲食:常山四兩,甘草半兩。水七升,煮取三升,內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無蜜亦可。(《肘后方》)
《綱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之功,須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見;用失其法,真氣必傷。夫瘧有六經瘧,五臟瘧,痰、濕、食積、瘴疫諸瘧,須分陰陽虛實,不可一概論也。”
別名:酸果藤、鋸子藤。
入藥部位:夾竹桃科毛車藤以根入藥。
內服:煎湯,6-9g。
炮制: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功效:催乳,治婦女缺乳。
主治: 主產后乳汁不下;乳汁稀少。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歸腎、膀胱經。
入藥部位: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
形態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根類圓柱形,棕褐色,長至15cm,直徑1-2.5cm,有特殊香氣。莖高1-2m,粗至1.5cm,中空,常帶紫色,光滑或稍有淺縱溝紋,上部有短糙毛。葉二回三出式羽狀全裂,寬卵形,長20-30(-40)cm,寬15-25cm;莖生葉葉柄長達30-50cm,基部膨大成長管狀、半抱莖的厚膜質葉鞘。開展,背面無毛或稍被短柔毛;末回裂片膜質,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5-18cm,寬3-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的尖鋸齒或重鋸齒,齒端有內曲的短尖頭,頂生的末回裂片多3深裂,基部常沿葉軸下延成翅狀,側生的具短柄或無柄,兩面沿葉脈及邊緣有短柔毛;痛托葉簡化成囊狀膨大的葉鞘,無毛,偶被疏短毛。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花序梗長5-16(-20)cm,密被短糙毛;總苞片1,長鉆形,有緣毛,早落;傘輻10-25,長1.5-5cm,密被短糙毛;傘形花序有花17-28(-36)朵;小總苞片5-10cm,闊披針形,比花柄短,先端有長尖,背面及邊緣被短毛;花白色;無萼齒;花瓣倒卵形,先端內凹;花柱基扁圓盤狀。果實橢圓形,長6-8mm,寬3-5mm,側翅與果體等寬或略狹,背棱線形,隆起,棱槽間有油管1(-)2-3,合生面有油管2-4(-6)?;ㄆ?-9月,果期9-10月。
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湯洗。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或低溫干燥。
功效:祛風除濕,痛痹止痛。
主治:用于風寒濕痹,要洗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作用:①《本經》: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痓,女子疝瘕。
?、凇秳e錄》:治諸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邸端幮哉摗罚褐沃兄T風濕冷,奔喘逆氣,皮肌苦癢,手足攣痛,勞損,主風毒齒痛。
?、堋夺t學啟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濕,苦頭眩目運,非此不能除。
?、輳堅兀荷b疽敗血。
?、蘩铌剑褐物L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頭項難伸。
?、咄鹾霉牛喝ツI間風邪,搜肝風,瀉肝氣,治項強腰脊痛。
?、唷兜崮媳静荨罚罕砗?,治兩脅、面寒疼痛。
?、帷侗静萃ㄐ罚褐问б舨徽Z,手足不隨,口眼歪斜,目赤膚癢。
?、狻侗静菡罚豪硐陆癸L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
?、稀冬F代實用中藥》:發汗,利尿,消浮腫。
陰虛血燥者慎服,氣血虛而遍身痛及陰虛下體痿弱者禁用。一切虛風類中,咸非獨活所宜。
1、風毒腳弱痹滿上氣:獨活五兩,附子五兩(生用,切)。以酒一斗,漬經三宿,服從一合始,以微痹為度。(《肘后方》獨活酒)
2、腳氣腫脹痛:真川獨活五錢,木瓜、牛膝各一兩。共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3、中風不語:獨活一兩,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聲,以藥酒熱投,蓋之良久,酒服三合,未瘥再服。(《本草綱目》引《小品方》)
?、僦物L痹:獨活、石南各四兩,防風三兩,附子、烏頭、天雄、茵芋各二兩。以酒二斗,漬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力度。(《干金方》獨活酒)
?、谥物L傷腎經,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及新產后腰腳攣痛,除風活血:獨活二兩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斷絲)、北細辛、白芍藥、桂心、芎藭、防風(去蘆)、甘草、人參、熟地黃(洗)、大當歸各二兩。上銼散,每四錢,水二盞煎,空心服。(《世醫得效方》獨活寄生湯)
?、壑紊訇幒疂裱矗邯毣?、蒼術、防風、細辛、川芎、甘草。水煎服。(《癥因脈治》獨活蒼術湯)
?、苤螝v節風四肢頭面腫:黃芪十二分,獨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飲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蕪荑、蒜、面、豬肉。(《延年方》)
?、葜误@癱、鶴膝,及中風濕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晝輕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獨活半兩,當歸(酒洗)、白術、黃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上件細切,每取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熱服,或無時。(《活幼心書》獨活湯)
?、拗萎a后百日中風,痙,口噤不開,并治血氣痛,勞傷,補腎;獨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上三味,先以酒漬獨活再宿,若急須,微火煮之,令減三升,去滓,別熬大豆極焦,使煙出,以獨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千金方》獨活紫湯)
?、咧萎a后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獨活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小品方》一物獨活湯)
?、嘀物L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車急,舌不得轉:獨活三兩,生地黃汁一升,竹瀝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頓服之。(《千金方》)
?、嶂晤^痛屬少陰者:獨活、細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風、甘草,水煎服。(《癥因脈治》獨活細辛湯)
?、庵锡X根動痛:生地黃、獨活各三兩。上二味細切,以酒一升漬一宿,含之。(《千金方》)
?、箱较匆磺邪b疽:獨活、黃芩、莽草、當歸、川芎、大黃、赤芍藥各-兩。上為散,分作兩次,先用豬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藥,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熱洗瘡。(《普濟方》獨活散)
1、《湯液本草》:獨活,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兩足寒濕,渾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
2、《本草經疏》:獨活,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則血氣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獨活之苦甘辛溫,能辟風寒,邪散則肌表安和,氣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腎之積,腎經為風寒乘虛客之,則成奔豚,此藥本入足少陰,故治奔豚。癎與庢皆風邪之所成也,風去則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濕乘虛中腎家所致也,苦能燥濕,溫能辟寒,辛能發散,寒濕去而腎臟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也。
3、《本草匯言》:獨活,善行血分,祛風行濕散寒之藥也。凡病風之證,如頭項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難行,麻木不用,皆風與寒之所致,暑與濕之所傷也;必用獨活之苦辛而溫,活動氣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腳氣,化奔豚,療疝瘕,消癰腫,治賊風百節攻痛,定少陰寒郁頭疼,意在此矣。
別名:茯苓個、茯苓皮、茯苓塊。
性味:味甘、淡,性平。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入藥部位:真菌的干燥菌核。
形態特征: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用法:10~15g。
炮制:取茯苓個,浸泡,洗凈,潤后稍蒸,及時削去外皮,切制成塊或切厚片,曬干。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主治: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作用:1、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對于高血糖人士來說,茯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對心臟的作用
中醫認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癥。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實驗也表明,酊劑、浸劑能抑制蟾蜍離體心臟,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則能使心收縮加強。對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無鎮吐作用。
3、抗腫瘤作用
茯苓多糖體在動物試驗中呈現了強烈的抗腫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縮及抗脾臟增大和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
4、抗癌
茯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停、濕熱壅結者。
5、補氣健脾
中醫認為,茯苓可用于脾虛泄瀉。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又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6、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茯苓能夠使得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能使離體健康人紅細胞上升約25%,并能有效地延緩溫育過程中血細胞的耗竭。實驗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漿皮質酮明顯升高。
7、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8、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9、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扎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10、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茯苓煎劑有鎮靜作用。茯苓與戊巴比妥鈉的協同作用。茯苓煎劑(10g/kg)未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用40g/kg的劑量則使麻醉時間較對照組更顯著延長,隨著劑量的加大,鎮靜指數也隨之增加。這種協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們的中樞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礙了戊巴比妥的分解與排泄而致麻醉時間延長。
11、治痰
茯苓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捎冒胂?、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1、陰虛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者慎用。
1、漏精白濁:雪白鹽一兩(并筑緊固濟,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藥各一兩。為末,棗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蓋甘以濟咸,脾腎兩得也。(《直指方》)
2、癇后虛腫:小兒癇病瘥后,血氣上虛,熱在皮膚,身面俱腫。葳蕤、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圣濟總錄》)
3、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圣濟總錄》)
1.治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儒門事親》)
3.治水腫:白水(凈)二錢,茯苓三錢,郁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醫必要》茯苓湯)
4.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三兩,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5.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6.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下二錢匕。(《百一選方》)
8.治濕瀉:白術一兩,茯苓(去皮)七錢半。上細切,水煎一兩,食前服。(《原病式》獲苓湯)
9.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術三兩,生姜四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10.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于瓷器內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豬苓)。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如彈子大??招募毥?,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局方》威喜丸)
11.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下,日二服。(《仁齋直指方》)
12.治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服之。(《證治要訣》)
13.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德生堂經驗方》)
14.治頭風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傷: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綱目》茯苓酒)
1、《本草綱目》: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2、《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3、《本草正》: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
別名:山鞠窮、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腦芎、京芎、貫芎、生川軍。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肝、膽經。
形態特征: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1.5-7cm。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類圓形凹窩狀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細小的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具波狀環紋形成層,全體散有黃棕色油點。香氣濃郁而特殘,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白、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功效: 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
主治: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藥理作用: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川芎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川芎揮發油少量時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具有興奮作用。川芎煎劑分別給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發活動,使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延長,并能對抗咖啡因(20mg/kg)的興奮作用。但不能對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驚厥。用川芎煎劑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發活動,對小鼠的鎮靜較大鼠更明顯;它還能延長戊巴比妥的睡眠時間,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興奮,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驚厥或致死作用。日本產川芎的揮發油部分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具有興奮作用,劑量加大,則皆轉為抑制。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川芎煎劑對離體蟾蜍和蛙心臟,在濃度在1O-5-10-4時使收縮振幅增大、心率稍慢。
3、對平滑肌的作用,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對妊娠家兔離體子宮,微量時能刺激受孕子宮,使其張力增高,收縮增強,終成攣縮;大量則反使子宮麻痹而收縮停止。川芎生物堿,阿魏酸及川芎內酯都有解痙作用,而藁本內酯則是解痙的主要成分。川芎哚ig300mg/kg小鼠,有明顯鎮痛作用,與對照比較P《0.001。
4、抗菌作用等體外試驗,川芎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川芎煎劑對動物放射病實驗治療有一定的療效。川芎水溶性粗制劑對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線照射與氮芥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川芎對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給藥效果好,im給藥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腎血流量,并能利尿。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質和抗體生成。川芎有某些抗維生素E缺乏癥的作用,它能保護雛雞避免因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營養性腦病。阿魏酸鈉可減少H2O2及O2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阿魏酸鈉可明顯降低補體溶血,抑制補體3b(C36)與紅細胞膜的結合。川芎嗪對以平陽霉素氣管內給藥制備的小鼠肺纖維化發生有抑制作用。
川芎嗪靜脈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制劑給于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別為65.86與66.42g/kg。川芎嗪小鼠iv的LD50為239mg/kg。小鼠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連續4周,動物體重、血象、肝、腎功能和病理組織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佟侗静萁浖ⅰ罚喊总茷橹?。惡黃連。
?、凇镀穮R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邸侗静菝审堋罚簮狐S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堋侗静萁浭琛罚悍膊∪松鲜⑾绿?,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易汗、盜汗,咽干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并忌之。
?、荨侗静輳男隆罚簹馍荡灰擞?。
?、蕖兜门浔静荨罚夯饎≈袧M,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僦沃T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疰,太陽穴疼,及感風氣: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香附孑(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后茶清調下,常服頭目清。(《局方》川芎茶調散)
?、谥纹^疼:京芎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壑问罪L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論方》川芎丸)
?、苤物L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鐘,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葜稳焉锔怪型矗ò瑁很簞诙?,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干地黃六兩。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拗螊D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當歸六兩(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兩(洗)。上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盞,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不過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咧萎a后血暈: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穗(炒黑)二錢。水煎服。(《奇方類編》)
?、嘀萎a后心腹痛:川芎(洗,銼)、桂心(不見火,銼)、木香(銼,懷干)、當歸(去蘆須,洗,銼,焙)、桃仁(去皮、尖并雙仁,炒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一盞,藥末二錢,煎至七分,帶熱服。(《衛生家寶方》川芎散)
?、嶂涡庐a塊痛: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湯)
?、庵涡耗X熱,好閉目,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薄荷、樸硝各二錢,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性味:咸,寒。
歸經:歸肝經。
形態特征:雜色鮑:呈長卵圓形,內面觀略呈耳形,長7~9cm,寬5~6cm,高約2cm。表面暗紅色,有多數不規則的螺肋和細密生長線,螺旋部小,體螺部大,從螺旋部頂處開始向右排列有20余個疣狀突起,末端6~9個開孔,孔口與殼面平。內面光滑,具珍珠樣彩色光澤。殼較厚,質堅硬,不易破碎。無臭,味微咸。
皺紋盤鮑:呈長橢圓形,長8~12cm,寬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數粗糙而不規則的皺紋,生長線明顯,常有苔蘚類或石灰蟲等附著物,末端4~5個開孔,孔口突出殼面,殼較薄。
羊鮑:近圓形,長4~8cm,寬2.5~6cm,高0.8~2cm。殼頂位于近中部而高于殼面,螺旋部與體螺部各占1/2,從螺旋部邊緣有2行整齊的突起,尤以上部較為明顯,末端4~5個開孔,呈管狀。
澳洲鮑:呈扁平卵圓形,長13~17cm,寬11~14cm,高3.5~6cm。表面磚紅色,螺旋部約為殼面的1/2,螺肋和生長線呈波狀隆起,疣狀突起30余個,未端7~9個開孔,孔口突出殼面。
耳鮑:狹長,略扭曲,呈耳狀,長5~8cm,寬2.5~3.5cm,高約1cm。表面光滑,具翠綠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種顏色形成的斑紋,螺旋部小,體螺部大,末端5~7個開孔,孔口與殼平,多為橢圓形,殼薄,質較脆。
白鮑:呈卵圓形,長11~14cm,寬8.5~11cm,高3~6.5cm。表面磚紅色,光滑,殼頂高于殼面,生長線頗為明顯,螺旋部約為殼面的1/3,疣狀突起30余個,末端9個開孔,孔口與殼平。
內服:煎湯3 ~15g ,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炮制:石決明:洗凈晾干,敲成碎塊。
煅石決明:取刷凈的石決明,置無煙的爐火上或坩堝內煅燒,內服的煅至灰白色,外用的煅至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鹽石決明:將石決明煅至微紅,取出,噴淋鹽水,碾碎。(每石決明100斤,用鹽2.5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功效: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主治: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佟侗静萁浭琛罚?ldquo;畏旋覆花。”
?、凇侗静萸笤罚?ldquo;反云母。”
1、畏光。用石決明、黃菊花、甘草各一錢,水煎,冷后服。
2、痘后目翳。用石決明火煅過,研為末,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細,可烤豬肝蘸吃。
3、肝虛目翳(氣虛、血虛、肝虛,眼睛充血,夜如雞啄,生出浮翳)。用石決明(燒成灰)、木賊(焙),等分為末。每取二錢,與姜、棗同用水煎,連渣服下。每天服三次。
4、青盲、雀目。用石決明一兩(燒存性)、加蒼術三兩(去皮),共研為末。每取三錢,放入切開的豬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熱熏目,待轉溫后,食肝飲汁。
5、小便淋癥。用石決明去粗皮,研為末,水飛過。每服二錢,熟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淋中有軟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僦物L毒氣攻入頭,眼昏暗及頭目不利:石決明、羌活(去蘆頭)、草決明、菊花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和滓,食后臨臥溫服。(《圣濟總錄》石決明散)
?、谥窝灒菏瘺Q明八錢,菊花四錢,枸杞子四錢,桑葉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壑文可佐瑁菏瘺Q明六錢,元明粉二錢,大黃一錢五分,菊花三錢,蟬蛻三錢,白蒺藜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苤窝凵◆?,根腳極厚,經久不差:石決明三分(搗碎細研,水飛過),烏賊魚骨半兩,龍腦一錢,真珠末三分,琥珀三分。同研令細,每以銅箸取如大豆大,日三度點之。(《圣惠方》石決明散)
?、葜窝凵庹希菏瘺Q明(火煅)、薄荷葉各一兩,蒺藜子(炒去刺)、荊芥穗各二兩,人參半兩(蜜炙)。上于地上出火毒,研為末。食后,砂糖冷水調服。(《經驗良方》石決明散)
?、拗吻嗝と改浚菏瘺Q明一兩(燒過存性),蒼術三兩(去皮)。為末,每服三錢,以豬肝披開,入藥末在內扎定,砂罐煮熟,以氣熏目,待冷食肝飲汁。(《眼科龍木論》)
?、咧闻氯招呙鳎呵Ю锕?、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細切,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溫服。(《眼科龍木論》千里光湯)
?、嘀涡∧c五淋:石決明去粗皮,搗研細。上件藥,如有軟硬物淋,即添朽木細末,熱水調下二錢匕。(《勝金方》)
?、嶂捂i喉風: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研細末,用米醋調,鵝羽蘸擦喉內,吐痰效。(《本草匯言》)
?、庵瓮鈧鲅菏瘺Q明適量,煅制成疏松細粉,過篩。將傷口洗凈,撒上藥粉,緊緊壓迫即可。(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別錄》:主目障翳痛,青盲。
2.《海藥本草》:主青盲內障,肝肺風熱,骨蒸勞極。
3.《綱目》:通五淋。
4.《本草從新》:愈瘍疽。
5.《本草求原》:軟堅,滋腎,治痔漏。
6.《山東中草藥手冊》:鎮肝、明目,治眩暈。
7.《本草經疏》:石決明,乃足厥陰經藥也。足厥陰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能視,血虛有熱,則青盲亦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熱,所以能主諸目疾也。
8.《要藥分劑》:石決明大補肝陰,肝經不足者,斷不可少。
9.《醫學衷中參西錄》:石決明味微咸,性微涼,為涼肝鎮肝之要藥。肝開竅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細水飛作敷藥,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內服,能消目內障。為其能涼肝,兼能鎮肝,故善治腦中充血作疼作眩暈,因此證多系肝氣、肝火挾血上沖也。
第一:治療眩暈
將石決明和菊花以及枸杞子、桑葉按照8比4比4比3的比例準備好,然后用水煎煮最后服用藥液,對于眩暈等癥狀有著很不錯的療效。
第二:治療眼生白翳
建議將石決明取出適量,然后再準備少量的元明粉、大黃、菊花以及白蒺藜、蟬蛻,洗干凈之后直接用清水煎煮服用藥液,這種方子在我國的山東地區廣泛的使用。
第三:治療風毒氣攻頭部,身體出現眼昏昏以及頭目不利的癥狀
建議將石決明和去蘆頭的羌活、菊花以及炙甘草、草決明等一起準備好,然后五味中藥材一起碾碎制作成藥散,建議患病的時候取出適量用清水煎煮之后過濾服用,注意在服用這種藥方之后應該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趁熱服用,這樣服用的石決明散對于疾病的療效更好。
第四:治療青盲雀目
建議將燒存性后的石決明取出一兩,然后去皮的蒼術準備三兩,一起研磨成粉末后每次患病的時候服用三錢,用豬肝披開藥末放入其中扎裹好,砂罐煮熟之后的熱氣用來熏眼睛,食物放冷后服用藥液,這樣堅持一段時間青盲雀目的情況會有一定的緩解。
第五:治療眼生外障
建議將火煅后的石決明以及薄荷葉各準備一兩,然后蒺藜子翻炒后去掉刺和荊芥穗各準備二兩,再準備有半兩蜜炙后的人參,將準備好的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建議飯后用砂糖冷水送服,這種石決明散特別適合用來治療眼生外障的情況,療效超好。
第六:治療怕日羞明
將石決明、甘草、菊花以及金海砂準備等量,切碎之后用水隔水煎煮,藥液剩下三分之二的時候起鍋過濾服用藥液,注意要趁熱服用,這種千里光湯對于一些怕光的情況療效很好。
第七:治療眼生丁翳并且根腳厚
將石決明搗碎之后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水飛過,再準備適量的烏賊魚骨、龍腦、琥珀以及珍珠末,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銅的器皿盛放并且制作成豆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晚分三次服用。
第八:治療外傷出血
取出適量的決明子煅制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將外傷的部位清洗干凈后撒上準備好的藥粉,用棉布緊緊的包裹起來就可以了。
第九:治療鎖喉風
將石決明火燒醋炙,然后再研磨成粉末,加入適量的米醋調和,用鵝毛沾上適量擦在喉嚨上,然后吐痰掉,堅持使用可治療鎖喉風。
第十:治療小腸五淋
建議將石決明表面的粗皮去掉,然后再搗碎研磨成粉末。若是身體患有了小腸五淋這種疾病,那么將石決明粉末用熱水調和后服用,效果非常的不錯。
第十一:治療高血壓
石決明泡酒喝的功效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可以有效的治療高血壓,并且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子還有很多效果都非常的不錯。將決明子和生牡蠣、生地黃、菊花一起用水煎煮,然后每天三次服用藥液;將石決明、草決明、夏枯草、杜仲一起適量取出后和清水煎煮,最后服用藥液;也可以將石決明和菊花、夏枯草、鉤藤以及僵蠶一起用水煎煮服用,這種方子更加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并且頭痛的癥狀。
第十二:治療肝虛血弱以及日久昏暗的情況
將石決明和菟絲子以及五味子各準備一兩,然后再準備一兩半的熟地黃、細辛以及之知母,將六味中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后加入煉蜜制作成藥丸,不舒服的時候空心服用三十丸,并且用米湯送服效果好。
別名:高鼻羚羊角。
性味:味咸,性寒。
歸經:歸肝、心經。
入藥部位:動物的角。
形態特征:本品呈長圓錐形,略呈弓形彎曲,長15~33cm;類白色或黃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對光透視有“血絲”或紫黑色斑紋,光潤如玉,無裂紋,老枝則有細縱裂紋。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個隆起環脊,間距約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處。角的基部橫截面圓形,直徑3~4cm,內有堅硬質重的角柱,習稱“骨塞”,骨塞長約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縱棱與其外面角鞘內的凹溝緊密嵌合,從橫斷面觀,其結合部呈鋸齒狀。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對光透視,上半段中央有一條隱約可辨的細孔道直通角尖,習稱“通天眼”。質堅硬。氣微,味淡。
用法:1~3g,宜另煎2小時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炮制:1、羚羊角鎊片:取羚羊角,置溫水中浸泡,撈出,鎊片,干燥。
2、羚羊角粉:取羚羊角,砸碎,粉碎成細粉。
功效: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主治:用于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熱痙厥,癲癇發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斑,癰腫瘡毒。
藥理作用:①對中樞的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以50%醇作成100%流浸膏,實驗前蒸去乙醇)能降低小鼠朝向性運動反應,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之開始速度,顯著降低對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寧、電休克的敏感性,卻不導致肌肉松弛;煎劑能降低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驚厥率,并增高恢復率,但對士的寧所致驚厥則無效,亦不能增強苯巴比妥鈉對蟾蜍及小鼠的毒性。
?、诮鉄嶙饔?/p>
羚羊角煎劑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引起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灌胃后2小時體溫開始下降,6小時后逐漸恢復。
?、燮渌饔?/p>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動物對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鎮痛作用。
脾虛慢驚患者禁服。
按每日2克/公斤給予小鼠7天,體重增長緩慢,而飲食、排便、自由活動等方面無明顯改變。毒性很低。
1、治肝中風,筋脈拘急,舌強語澀:羚羊角屑一兩,獨活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溫服。(《太平圣惠方》)
2、治傷寒時氣,寒熱伏熱,汗、吐、下后余熱不退,或心驚狂動,煩亂不寧,或譫語無倫,人情顛倒,脈仍數急,遷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盞,以甘草、燈芯各一錢,煎湯和服。(《方脈正宗》)
?、僦蝹畷r氣,寒熱伏熱,汗、吐、下后余熱不退,或心驚狂動,煩亂不寧,或譫語無倫,人情顛倒,脈仍數急,遷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盞,以甘草、燈芯各一錢,煎湯和服。(《方脈正宗》)
?、谥沃酗L手顫,亸曳語澀:羚羊角(鎊)一兩,犀角(鎊)三分,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各一兩半,薏苡仁(炒)、秦艽(洗)各二兩。共研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竹葉湯下,漸加至三十丸。(《圣濟總錄》羚羊角丸)
?、壑纹L,手足不隨,四肢頑痹:羚羊角(鎊)一兩,獨活(去蘆頭)二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三分,防風(去叉)一分。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夜臥各一。(《圣濟總錄》羚羊角湯)
?、苤侮栘蕷饽?、多怒:羚羊角、人參各三兩,赤茯苓二兩(去皮),遠志(去心)、大黃(炒)各半兩,甘草一分(炙)。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宣明論方》羚羊角湯)
?、葜窝摻蠲}攣急,或歷節掣痛:羚羊角磨汁半盞,以金銀花一兩五錢,煎湯一碗,和服。(《續青囊方》)
?、拗萎a后中風,身體反張如角弓:羚羊角屑三分,獨活一兩,當歸三分(銼,微炒),防風一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細辛半兩,桂心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搗,粗羅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羚羊角散)
?、咧涡阂固浼岸囿@熱:羚羊角屑一分,黃芩一分,犀角屑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茯神一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羚羊角散)
?、嘀螘r氣七日,心神煩熱,胸膈不利,目赤,不得睡臥:羚羊角屑、黃芩、柱子仁、黃連(去須)、川升麻、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兩。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下三十丸。(羚羊角丸,⑥方以下出《圣惠方》)
?、嶂涡姆物L熱沖目,生胬肉:羚羊角(鎊)、黃芩(去黑心)、柴胡(去苗)、升麻各三分,甘草(生銼)一兩。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服。(《圣濟總錄》羚羊角湯)
?、庵窝圩渖佐枘ぃ毫缪蚪切及雰?。澤瀉半兩,甘菊花一兩,葳蕤半兩,菟絲子半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羚羊角散)
?、现味惶坪筲哦疚辞?,隨處痛腫:羚羊角磨汁半盞,以黃耆、金銀花各二兩,煎湯和服。(《本草匯言》)
?、佟毒V目》:“羚羊角,入厥陰肝經。肝開竅于目,其發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風,在合為筋,其發病也,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搐搦,及經脈攣急,歷節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暾吒沃褚?,發病則驚駭不寧,狂越僻謬,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發病則瘀滯下注,疝痛毒痢,瘡腫瘰疬,產后血氣,而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膽,在氣為怒,病則煩懣氣逆,噎塞不通,寒熱,及傷寒伏熱,而羚角能降之。”
?、凇侗窘浄暝罚?ldquo;諸角皆能入肝,散血解毒,而犀角為之首推,故痘瘡之血熱毒盛者,為之必需。若痘瘡之毒,并在氣分,而正面稠密,不能起發者,又須羚羊角以分解其勢,使惡血流于他處,此非犀角之所能也。”
別名:三葉半夏、止葉老、三步跳。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脾、胃、肺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塊莖。
形態特征:1、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l~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松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成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內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
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炮制:1、生半夏:用時搗碎。
2、法半夏:取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凈,陰干或烘干,即得。每lOOkg凈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lOkg。
3、姜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時,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每lOOkg凈半夏,用生姜25kg、白礬12.5kg。
4、清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干燥。每lOOkg凈半夏,用白礬20kg。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主治: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證及燥痰者禁服,孕婦慎服。
半夏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表現為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嘶啞,言語不清,流涎,味覺消失,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出現喉頭痙攣,呼吸困難,四肢麻痹,血壓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僦螡裉?,咳嗽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湯洗)各一兩,白術一兩半。上為細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湯下。(《紊問病機保命集》)
?、谥螡裉荡?,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丹溪心法》)
?、壑翁碉嬁人裕捍蟀胂囊唤?,湯泡七次,曬干,為細末,用生絹袋盛貯,于磁盆內用凈水洗,出去粗柤,將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內日曬夜露,每日換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曬干,每半夏粉一兩,入飛過細朱砂末一錢,用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湯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苤涡南掠兄э嫞▏I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葜畏挝柑撊?,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瞶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干噦不止: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上二件,銼為粗散,每服三錢,生姜十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湯)
?、拗巫鋰I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咧挝阜磭I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參三兩,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湯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匱要略》大半夏湯)
?、嘀稳焉飮I吐不止:干姜、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金匱要略》干姜人參半夏丸)
?、嶂涡禾禑?,咳嗽驚悸:半夏、南星等分,為末,牛膽汁,入膽內和,懸風處待干,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湯下。(《摘元方》)
?、庵位魜y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補缺肘后方》)
?、铣e冷,暖元藏,溫脾胃,進飲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或泄瀉:半夏(湯浸七次,焙干,為細末)、硫黃(明凈好者,研令極細)。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婦人醋湯下。(《局方》半硫丸)
?、兄翁地剩喊胂陌藘?,防風四兩,甘草二兩。同為細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盞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侯。(《衛生家寶方》省風湯)
?、阎文坎活?,不臥: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靈樞》半夏秫米湯)
?、抑紊訇幉?,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傷寒論》半夏散及湯)
?、又翁到Y,咽喉不利,語音不出:半夏(洗)五錢,草烏一字(炒),桂一字(炙)。上同為末,生姜汁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素問病機保命集》玉粉丸)
?、灾魏肀阅[塞:生半夏末搐鼻內,涎出效。(《瀕湖集簡方》)
?、罩萎a后暈絕: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納鼻中。(《肘后方》)
?、种文贪l,諸癰疽發背及乳方:末半夏,雞于白和涂之,水磨敷。(《補缺肘后方》)
?、字涡后@風:生半夏一錢,皂角半錢。為末,吹少許入鼻。(《仁齋直指方》嚏驚散)
?、刂沃厣嗄旧?,腫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綱目》)
?。?1)治諸瘺五六孔相通:生半夏末,水調涂孔內,一日二次。(《外科小品》)
?。?2)治外傷性出血:生半夏、烏賊骨等分,研細末,撒患處。(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3)治蛇傷:鮮半夏、鴨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搗碎成膏狀,敷于傷處。(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治濕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丹溪心法》)
2、治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3、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4、治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傷寒論》半夏散及湯)
1、《本草綱目》:“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2、《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咽喉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3、《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別名:礬石、羽涅、羽澤、理石、白君、明礬、雪礬、云母礬、生礬。
性味:味酸、澀,性寒。
歸經:歸肺、脾、肝、大腸經。
入藥部位:白礬為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
形態特征: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或粒狀。無色或淡黃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氣微,味酸、微甘而極澀。
用法:0.6~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處。
炮制:枯礬:取凈白礬,照明煅法煅至松脆。
功效: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除風痰。
主治:外治用于濕疹,疥癬,脫肛,痔瘡,聤耳流膿;內服用于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癲癇發狂。桔礬收濕斂瘡,止血化腐。用于濕疹濕瘡,脫肛,痔瘡,聤耳流膿,陰癢帶下,鼻衄齒衄,鼻瘜肉。
陰虛胃弱,無濕熱者忌服,且不宜久服和多服,及泄痢日久,由于脾胃氣虛;婦人白沃,由于中氣下陷;營血不足以致寒熱者,不宜用。
?、佟秴瞧毡静荨罚浩绮壕梅斯?。
?、凇侗静萁浖ⅰ罚焊什轂橹?。惡牡蠣。
?、邸端幮哉摗罚何仿辄S。
?、堋侗静菅芰x》: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
?、荨侗静萁浭琛罚悍碴幪搩葻?,火熾水涸,發為咽喉痛者,不宜含此。目痛由陰虛血熱者,亦不宜用。
?、蕖侗静輩R言》:泄痢日久,由于脾胃氣虛;婦人白沃,由于中氣下陷;營血不足以致寒熱者,不宜用。
1、治黃水瘡:枯白礬、熟松香、黃丹,三味等分,研極細末,真芝麻油調涂患處。(《本草原始》)
2、治癲狂,因憂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三兩,川郁金七兩。二藥共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本事方》白金丸)
3、治黃腫水腫:明礬二兩,青礬一兩,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黃米糊丸,棗湯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車丸)
4、治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枯白礬四兩,蛇床子二兩。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彈子大,干胭脂為衣,綿裹入陰門內,熱極再換。(《普濟方》如圣丹)
?。?)治癲狂因憂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三兩,川郁金七兩。二藥共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本事方》白金丸)
?。?)治風痰癇?。荷椎\一兩,細茶五錢,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衛生雜興》化痰丸)
?。?)治中風痰厥,四肢不收,氣閉膈塞者:白礬一兩,牙皂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吐痰為度。(《綱目》)
?。?)治初中風失音不語,昏冒不知人,先宜吐風痰,令省覺:白礬二兩(生用),生姜一兩(連皮擦碎,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上二味,先細研白礬為末,入濃煎生姜湯研濾。分三服,旋旋灌,須臾吐出痰毒,眼開風退,方可救治。若氣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藥吐之,設吐得痰毒,別增疾。(《圣濟總錄》白礬散)
?。?)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明礬九份,淀粉一份。用冷水做丸,如黃豆粒大小。每日服三次,每次二至三錢。(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肺壅熱,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煩渴:白礬(枯)、熟干地黃(焙)、玄參,知母(焙)、貝母(炒)、訶黎勒皮各一兩。上六味,搗羅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姜、棗湯下,食后臨臥時服。(《圣濟總錄》白礬丸)
?。?)治喉痹、乳蛾、喉風:明礬二兩,膽礬五錢。上研為極細,吹患處。(《普濟方》吹喉散)
?。?)治急喉閉:白礬三錢,巴豆三個(去殼,作六瓣)。上將礬于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其內,候干去巴豆,取礬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玉機微義》白礬散)
?。?)治黃腫水腫:明礬二兩,青礬一兩,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煮米糊丸,棗湯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車丸)
?。?0)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內藏中,劇者再內之。(《金匱要略》礬石丸)
?。?1)治婦人遺尿不知:礬石(熬)、牡蠣(熬)各三兩,上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千金翼方》)
?。?2)治腸炎:明礬研末,裝入膠囊。每天服二次,每次兩個膠囊,溫開水送下。(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濟科選編》)
?。?3)治嬰孩小兒伏暑泄瀉:礬(凈瓦盆合定,用火煅過)八兩,為極細末,煮醋面和丸,如黍米大,用木瓜煎湯,食后服。(《補要袖珍小兒方論》玉華丹)
?。?4)治老人久瀉不止: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礬一兩(燒灰)。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訶黎勒散)
?。?5)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漸黃瘦:白礬四兩(燒令汁盡),硫黃二兩,消石一兩。上藥同研,于銚子內,火上溶成汁,侯冷,研令極細,用軟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飲下十丸。(《圣惠方》白礬丸)
?。?6)治蛔蟲病、蟯蟲?。喊椎\五分,紅蔥三寸,花椒二十一粒。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7)治心氣疼痛:醋一盞,加生白礬一小塊,如皂子大,同煎至七分,溫服。(《儒門事親》)
?。?8)治反胃嘔吐:枯白礬三兩,蒸餅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十五丸。(《普濟方》)
?。?9)治衄血不止:枯礬末吹之。(《圣濟總錄》)
?。?0)治齒龂間津液、血出不止: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千金方》)
?。?1)治小兒重舌舌強:白礬半兩,桂心一分。上藥,搗羅為末。每用少許,干敷舌下,日三上。(《圣惠方》)
?。?2)治小兒鵝口并噤:白礬-分(燒灰),朱砂末一分。上藥,和研極細。敷兒舌上,日三上,以亂發洗舌上垢,頻令凈,(《圣惠方》白礬散)
?。?3)治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枯礬二錢,冰片四分,五倍子五分。共研細末。將外耳道膿性分泌物用棉棒擦干后,吹入上藥,一日三次。(《全展選編·五官科》)
?。?4)治目翳及胬肉:礬石上上白者,納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淚出,以綿拭之,令得惡汁盡,日一,其疾逐惡汁盡,日日漸自薄。好上上礬石,無過絳礬色明凈者,慎如療眼常法。(《千金翼方》礬石散)
?。?5)治赤目風腫:甘草水磨明礬敷眼胞上效,或用枯礬頻擦眉心。(《瀕湖集簡方》)
?。?6)治爛弦風眼:白礬(煅)一兩,銅青三錢,研末,湯泡澄清,點洗。(《永類鈐方》)
?。?7)治一切瘡癰惡毒(先服此丸護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為毒蟲蛇犬所傷:黃蠟二兩,白礬一兩。先將蠟溶化,侯少冷,入礬和勻,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漸加至百丸則有力。瘡愈后服之亦佳。加雄黃名雄礬丸,治蛇、犬、蟲咬毒。(《醫方集解》蠟礬丸·一名黃礬丸)
?。?8)治疔腫惡瘡:白礬(生用)、黃丹各等分。上各另研,臨用時各抄少許和勻,三棱針刺瘡見血,待血盡上藥,膏藥蓋之。(《衛生寶鑒》二仙散)
?。?9)治瘰疬已取下:五倍子一兩,礬石半兩。上二味,為末。每用二錢匕,沸湯一碗,調勻令洗,湯溫即止,每淋洗了,用軟帛裹干,用生肌藥摻于瘡口上。(《圣濟總錄》)
?。?0)治刀斧金瘡:白礬,黃丹等分。為末敷之。(《急救仙方》)
?。?1)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礬燒灰,細研敷之。(《圣惠方》)
?。?2)治黃水瘡:枯白礬、熟松香、黃丹。三味等分,研極細末,真芝麻油調涂患處。(《本草原始》)
?。?3)治疥:白礬(燒灰)一兩,硫黃一兩(細研),胡粉一兩,黃連一兩,雌黃一兩(細研),蛇床子三分。上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以豬膏和如稀面糊,每以鹽漿水洗,拭干涂之。(《圣惠方》白礬散)
?。?4)治燒傷:明礬、五倍子等量,芝麻油適量。將明礬、五倍子研成細末,麻油調成糊狀。涂患處。(《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5)治鼻中患肉,不聞香臭:燒礬石末,以面脂和,綿裹著鼻中,數日息肉隨藥消落。(《千金方》)
?。?6)治鼻痔臭不可近,痛不可搖:白礬(煅枯)二錢,硇砂五分。共為細末,每用少許點上。(《醫學心悟》白礬散)
?。?7)治腋下胡臭:礬石絹袋盛之,常粉腋下。(《綱目》)
?。?8)治婦人陰癢脫:礬石,熬,末之。每日空腹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翼方》)
別名:紅升、黃升、紅粉。
入藥部位:為水銀、白礬與火硝的加工品。
形態特征:①紅升(《外科傳薪集》)
又名:三仙紅升丹(《集成良方三百種》),紅粉。為橙紅色或橙黃色塊狀物或粉末。塊狀者,厚約2毫米,一面光滑,略有光澤,一面較為粗糙,呈蜂窩狀。質重而脆。氣無,露于日光下顏色變深。以紅色、片狀、有光澤者為佳。
?、邳S升(《瘍科遺編》)
又名:黃升丹(《瘍科遺編》)。為黃色或橙黃色的塊狀物或粉末,余同紅升。以黃色、片狀,有光澤者為佳。
外用:合他藥研末,干撒、調敷或作藥拈。
炮制:原料為水銀、硝石、白礬各二兩。先將硝石、白礬研細拌勻,置鐵鍋中,用文火加熱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結。然后將水銀灑于表面,用瓷碗覆蓋鍋上,碗與鍋交接處用桑皮紙條封固,四周用黃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數粒。將鍋移置火上加熱,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變成黃色時,再用文火繼續煉至米變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將碗取下。碗內周圍的紅色升華物為“紅升”;碗中央的黃色升華物為“黃升”;鍋底剩下的塊狀物即“升藥底”。用刀鏟下后,宜密封避光貯存。
功效:拔毒排膿,除腐生新。
主治:治癰疽,疔瘡,梅毒,下疳,一切瘡瘍肉暗紫黑,瘡口堅硬,久不收口。
本品有毒,腐蝕性較強,外用亦宜微量。
用花生油調配紅升丹呈混懸液,每組小鼠16只,給藥劑量按30mg/kg等比級數1.5倍遞增,經口灌胃。用寇氏法計算半數致死量為120.98±1.71mg/kg,屬中等毒性藥物;在切掉大白鼠全層皮膚的2cm×2cm創面上撒布紅升丹干粉4小時后,血腦、肝、腎等組織的含汞(Hg)量明顯升高,內臟組織的含汞量隨給藥劑量的增加而遞增,以腎臟含汞量最多,其次為肝、血腦,各組各項含汞量均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紅升丹蓄積系數為5.3,屬輕度蓄積,但已和中度蓄積系數相臨界。
在蓄積毒性實驗后,對存活的心、肝、腎、腦等臟器組織進行病檢觀察,發現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濁腫、壞死等病理改變。其原理是因為汞是一種原漿毒,與體內各種蛋白酶的巰基(-SH)具有特異性親和力,能抑制酶的活性,引起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汞,可與體內蛋白形成疏松的蛋白化合物,使細胞發生各種營養不良性改變,甚至壞死。汞可通過腎、肝、結腸粘膜排泄,主要以腎臟為主,占汞全部吸收量的75%,汞由腎臟排泄時,會抑制實質細胞巰基酶系統的活性,故急性中毒者可見腎腫大,皮質增厚,腎小管上皮腫大壞死。
?、僦我磺邪b疽并發背,爛腳惡瘡:煨石膏四兩,漂凈冬丹五錢,上好黃升丹二錢。共為細末,和勻摻患處,即生肌長肉,且不藏毒。(《瘍科遺編》九一丹)
?、谥蜗吗岣癄€:升丹三分,橄欖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極細末,麻油調敷,或干摻。(《藥奩啟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