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婦產科疾病/婦科腫瘤
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人體最常見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種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癌瘤,但其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

  我國宮頸癌的發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點是高發區常連接成片,各省宮頸癌相對高發區的市、縣也常有互相連接現象??偟内厔菔寝r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

  根據29個省、市,自治區回顧調查我國宮頸癌死亡率占總癌癥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宮頸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各國、各地報道也有差異,我國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最多,60~70歲又有一高峰出現,20歲以前少見。

查看詳情

宮頸癌伴有宮頸囊腫怎么治療

乳腺癌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

  乳腺癌中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占1%。乳腺并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連接松散,容易脫落。癌細胞一旦脫落,游離的癌細胞可以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轉移,危及生命。

  目前乳腺癌已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全球乳腺癌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8名婦女一生中就會有1人患乳腺癌。中國不是乳腺癌的高發國家,但不宜樂觀,近年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卻高出高發國家1~2個百分點。

  據國家癌癥中心和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發病數據顯示:全國腫瘤登記地區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粗率)全國合計為42.55/10萬,城市為51.91/10萬,農村為23.12/10萬。乳腺癌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現出下降趨勢。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篩查工作的開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開展,提高了療效。乳腺癌已成為療效最佳的實體腫瘤之一。

查看詳情

輸卵管腫瘤

   輸卵管腫瘤甚為少見,而良性較惡性更為少見。輸卵管良性腫瘤的組織類型繁多,其中腺癌樣瘤(adenomatoid tumor)相對多見。其他如乳頭狀瘤,血管瘤,不滑肌瘤,脂肪瘤等均極罕見。由于腫瘤體積小,無癥狀,術前難以診斷,預后良好。

  輸卵管惡性有原發和繼發兩種,絕大多數為繼發癌,占輸卵管惡性腫瘤的80~90%,原發灶多數位于卵巢和宮體,也可由對側輸卵管、宮頸癌、直腸癌、乳腺癌、轉移而來。主要通過淋巴道轉移。癥狀、體征和治療取決于原發灶、預后不良。

  原發性輸卵管癌發病的平均年齡為55歲,大多在45~60歲之間,早期可無癥狀,在有癥狀的病人中最主要的表現為陰道排液量多,液體可為黃色水樣液、或為淡血水,排液可為間斷性,排液時可伴有下腹疼痛及腰酸,偶爾病人可有里急后重,小便不暢或尿頻等癥狀。盆腔檢查時一側或雙側可摸到粗大的輸卵管或腫塊,早期可能只有增厚。診斷較困難,當病人主訴反復的陰道排液或流出血水,尤其是在絕經后,未生育過的婦女,經診斷性刮宮及宮頸活組織檢查均為陰性時,則應考慮有輸卵管癌的可能。

查看詳情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并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于卵巢癌和宮頸癌)。

查看詳情

絨毛膜癌

  絨毛膜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繼發于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以后。少數可發生于異位妊娠后,多為生育年齡婦女。偶爾發生于未婚婦女的卵巢稱為原發性絨毛膜癌。

查看詳情

聲明:本站圖/文均來自于網絡收集,僅供病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閩公網安備 35020302001071號 ICP證書

Copyright ? 2008-2022 99健康網(www.americasautocenters.com)

閩ICP備13021446號-2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亚洲另类春色偷拍@加勒比中文字幕无�?@Japanese无码@�?9在线视频